第153部分 (第2/5页)
筹了多少饷?我们能调多少兵,能筹多少饷?他们怎么来,我们怎么迎?皇上,你也说个道道出来啊?”
这下光绪是真的怔住了,他身边的人物,包括整个大清上下,只看到的就是大清大而日本小,一百个当中倒有九十九个认为此战怎么打都必胜。谁也没留意他们的兵到底是怎么布的,朝鲜现在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局面,要打仗的话得筹多少饷,怎么筹饷……光绪身边,可没有象徐一凡身边那样一个参谋本部做全盘筹划,反正打仗也是李鸿章的事儿不是么?慈禧等着他回答,光绪想想,也只有含糊回答:“老佛爷,民心士气都是如此,筹饷调兵想必也是顺手儿……各地督抚都有电来了,说小日本欺人太甚,他们都会尽力筹饷调兵,老佛爷,这气不可泄啊!”
看着满地跪着的大臣,再想想这些日子看的督抚们地折子,慈禧突然就是满心烦躁。尖声地喊了起来:“由着你们去闹吧!反正我是归政荣养了。过个生日都过得不安心!皇上你真是孝顺得很!”
一句话就说得光绪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直挺挺的戳在那儿不敢说话。
慈禧一摆手:“下去吧!宣战,筹饷,调兵,都由着你去闹,到时候不要让我收拾烂摊子就成!皇上,我就一句话。打仗不是书生叫叫就成,你还是好好儿的和李鸿章商量一下,打也要打一个模样儿出来!”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
短短一两天下来。李鸿章的老态就明显得再也掩饰不住了。
往日这位大清重臣身板笔直,声音洪亮,谈笑间气度阔大。但是随着日本宣战,驻天津日本领事冷笑着将这个消息在联合调停会议上面宣布,并且夹着皮包走人之后,一直还在竭力维持的李鸿章一下就苍老了不少下来。
整个战事的担子,一下就全部压在了他的肩膀上面!
谁都知道,北中国地筹防。二十年来都是李中堂一人为之。而日本宣战,主战场就在北中国和朝鲜。都是他李鸿章的地盘!
时势之下,不应战已经不可得。但是一旦应战有什么闪失,他李鸿章一生功业,就付诸流水!中法战事之后,李鸿章已经背上了全天下的骂名,那次好歹是在南方,而且对着地是法兰西这么一个强国,对小小日本地挑衅,他绝对失败不得!
日本宣战的消息一旦传到,李鸿章马上就回衙门坐镇,电报和雪片一般发出,各个口岸,各个地方,一连串的筹防筹饷地命令发出去。重中之重还是朝鲜,他一连串的电文发给叶志超,只许胜,只许稳住朝鲜局面,不得失败!他要什么增援,李鸿章拼了老命,掏出老底也要给他送到!万一失败,在他李鸿章下台之前,他还满有把握砍了叶志超的脑袋!
这一忙就是不知道东方既白,昏头脑涨的就听见杨士骧的声音:“中堂……北京那边传来朝廷地消息,皇上带着大臣们请了慈训,看来就要对日宣战了……朝野风潮,都是非要应战不可,退不得了……说不定明日就要对日宣战……”
李鸿章抬头一看,就看见杨士骧也是眼圈黑黑的,整个人仿佛都瘦了一圈,报着一叠文电憔悴得仿佛随时都能倒下。
李鸿章心头一暖,这个莲房,这一年来也跟着他吃了不少苦,殚精竭虑地筹划不说,还在朝鲜差点被徐一凡收拾了!
想起徐一凡他就犯堵,朝鲜的事情,徐一凡那一万兵是绝大的助力,但是现在怎么也拉不下脸来要徐一凡帮忙,就他李鸿章的范围,现在既然赶上架了,他就不能倒下,要撑着场面,向徐一凡示弱,那就表明他李鸿章对战事没有把握,那么弹劾的折子马上就要如雪片一般!
他李鸿章不仅是在同日本作战,也是在和国内作战啊……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大清,实在打不起一场近代化的战争!现在他李鸿章能指望的,就是他养育数十年的北洋子弟,能激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