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 (第4/5页)
居跑出去,追上蔡邕问原因。蔡邕说:“你都要杀我了,我还要进去送死吗?”邻居愕然:“怎……怎么会呢!”蔡邕说:“有琴声为证!”原来,蔡邕来到门口,听到里面传来的琴声充满杀机,他不想送死,就回去了。邻居把琴师叫过来,与蔡邕对质。琴师说:“琴声有杀心?也许是吧。刚才我弹琴的时候,看到树上有只螳螂跳来跃去,它的前面有只蝉在鸣叫,将要振翅飞走,但是还没飞起来。我的内心随着螳螂的进退而激动,难道是我的杀心出现在了琴声里?”
的确,蔡先生通晓音律,已经入骨入髓。他不仅能听出琴声里的杀意,还能听出木头是否适合做琴。有人烧梧桐木做饭,蔡邕恰好经过,听到火烧木材发出的巨大声响,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就从火堆里抢下这块木材,然后做成一把琴,声音果然很好听。因为木头的尾部被烧焦,所以这张琴被人们称为“焦尾琴”。蔡琰曾经无数次地抚弄焦尾琴,弹奏出一曲曲美妙的音乐。
邻居拿起毛笔,削块木板挂在自家树上,木板上写着几个字:“蔡先生听琴知杀处”,然后不知从哪里扒拉来一只死螳螂和一只枯蝉,放在盆里,盆上写着:“蔡先生听琴之凶手和受害者”。谁要是想到他家看一眼,对不起,购票进门。
邻居的做法启发了很多人,很快,三百多里之外的偃师,在交通要道两边张贴“蔡邕故里欢迎您”的广告。这一做法激怒了陈留人:蔡邕祖祖辈辈是陈留人,他生在陈留,长在陈留,在陈留娶妻,在陈留生女,陈留是蔡邕唯一的故里啊!偃师人反驳说:“蔡邕不是陈留的,是偃师的。”
偃师人搬出了自称“蔡邕故里”的证据。汉桓帝虽然是个昏君,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音乐发烧友,他听说蔡邕善于弹琴,就征召他入朝做官。蔡邕认为昏君不配听他弹琴,从家乡陈留郡走到偃师,就捂着肚子装肚子疼,捂着头装头疼,装病装得快要真病了,汉桓帝才放过他,允许他回家“治病”。蔡邕在这里停下走向昏君的步子,保持自我,难道不可以说这里是他的故里吗?
可是,并非所有人提到蔡邕时都会竖大拇指,也有年轻人会偷偷地对蔡琰发牢骚:哥的青春被你老爹毁了!
以前经常有学生在考试时出现错误,家长和老师批评时,学生就会振振有词地说:教材上都有那么多错误,学生又怎能避免呢!
《周易》、《尚书》、《诗经》、《仪礼》、《乐经》、《春秋》六经典籍,因为俗儒以讹传讹,穿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这样学生出错就有了借口。在蔡邕的提议和主持下,校订六经,然后蔡邕亲自勒石刻碑,刻成46块碑,每块碑高约1丈,宽4尺,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前。这些碑立起来后,很快就被作为教材,太学门前成了洛阳最拥堵的路段,天下学子来阅读摩写碑文,车辆每天有一千多辆。从此,考试写不对答案的学生,再也不能把责任推给教材了,只能老老实实承认平时学习不用功。
全是蔡邕,剥夺了我本该快乐的青春,逼得我不得不苦学!不喜欢读书的学生,都这么抱怨。
可是,上苍是公平的,在赐予蔡邕旷世才学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享受俗世幸福的权力。才高者凭借才能立于世间,不屑蝇营狗苟之能事。可是,更适合这个肮脏世间的是蝇和狗。浑身每个细胞都往外迸射才学的蔡邕,唯独在官场上是弱智,做官一塌糊涂,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要报复他。46岁那年,蔡邕被人控告,被关进监狱,定为“大不敬”之罪,不但要砍头,尸体还要扔到闹市中示众。这时,上苍赐予他的才学救了他,皇帝念其有才,免其死罪,全家遭受髡钳之刑,流放到今天的内蒙古。
9个月后,大赦天下。蔡邕就要离开遥远的塞外了,当地太守王智为他饯行。王智是皇帝身前得势宦官王甫的弟弟,所以他平时谁也瞧不上。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