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3/4页)
前,说:“呵呵,话不可这么说哦。等你康复了,我还要和你聊天呢!”
刘表说:“现在去死,我也该知足了,67岁了嘛。和曹冲比,我已经活得太长了。”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聪明无比,留下了“曹冲称象”的佳话,可是,他刚刚得病死了,只有13岁。日薄西山的病人对死亡的消息格外敏感。
刘表让人把一道奏表拿给刘备看,说:“以后,荆州就是你的啦!”刘备接过来一看,刘表表奏他为荆州刺史。荆州牧是在为荆州安排接管者。
刘备从来不相信送上门的东西,他冷静地说:“你的两个儿子都年轻有为,在下无德无能……”
刘表说:“孟子有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我的儿子不才,诸将先后去世,我死了之后,你取了荆州便是。”这似乎是在哀求刘备和平取得荆州,不要伤害他的儿子。
刘备说:“你的儿子都有贤能,你不要担心。”
“你为何不答应呢?”刘备回去后,诸葛亮失望地说。都知道刘表病重,荆州处于敏感时期,有远见的人都在选择将来可依附的人,选择刘琮的,就去蔡瑁、蒯越那里套近乎,选择刘琦的,就来诸葛亮这里套近乎。正是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刘琦才选择去了江夏,人们都知道刘备和诸葛亮是刘琦的后台。
在座的荆州人都着着刘备,等着他回答诸葛亮。刘备环顾一下所有人,一字一顿地说:“这个人待我优厚,今天如果听了他的话,别人肯定认为我薄情,我不能做这样的事情。”真让人感动啊,在座的荆州人纷纷点头,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
可是,刘备真的是高姿态放弃荆州吗?荆州的权力主要掌握在琮派蔡瑁、蒯越手里,他们拥护刘琮,就是为了占有权力,他们对刘备戒备已久,曾经想暗杀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会允许刘备掌握荆州?曹操和孙权都在向荆州用兵,这时谁掌管荆州谁就是找抽。练达如刘备,聪明如诸葛亮,岂能看不透这些?他们这样一问一答,不过是作秀,让刘备有充分的机会在荆州人面前表演仁义的一面。
果然,人们向诸葛亮和刘备告辞后,把“刘备是仁义之君”这类的话传扬开去。在荆州最内忧外困、刘表病重且早已丧失威信的时候,刘备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荆州牧的病越来越重了,似乎……似乎……不那么好……”诸葛亮语气沉重,劝刘琦回去探望刘表。刘琦是一个孝顺孩子,他远在江夏,刘表病重的消息正是诸葛亮告诉他的。联络沟通本来就是诸葛亮的特长。
刘琦从江夏回到襄阳,请求与刘表见面。可是,琮派显然不会允许他见到刘表的,诸葛亮早就预料到了。刘琦被拒绝后,就有了起兵夺回襄阳统治权的理由。那时,刘表二子相残,刘备就有机会了。
果然,蔡瑁、蒯越等人拒绝了刘琦探望父亲的请求。生命垂危的刘表,一旦看到刘琦后,父子相感,就有可能做出让刘琦做继承人的打算,这可不是琮派所希望发生的事情。
蔡瑁的亲卫队齐刷刷地亮出兵器,挡在刘表的门外。委屈,愤怒,仇恨,刘琦流着眼泪离开了。
刘备最盼望的局面终于出现了。只有如此,刘琦才会产发生兵变的念头。而且,刘琦见父亲而不得,会博得更多荆州人的同情。同情,也是一种力量。
刘琦没有回江夏,因为父亲死了,他有理由留在这里。
“琮派”拥护刘琮为继任的荆州牧,为了证明“公平”,他们把刘表的“成武侯”印交给刘琦。表面看来,兄弟二人,一个继承官位,一个继承侯位,是童叟无欺的公道,但是侯无权掌握政权和兵权,牧守却是镇守一方的诸侯。
刘琦把印绶用力摔在地上,用脚踩踏,恶狠狠地对使者说;“告诉刘琮那小子,让他作好战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