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2/4页)

》里郭嘉的“十胜十败”的导入语也是雷同的,都是拿项羽和刘邦说话,都是说强者项羽失败而弱者刘邦胜利。还有结尾,荀彧提出“四胜四败”后建议先打吕布。郭嘉提出“十胜十败”后也是建议先打吕布。

如此雷同,“雷”!

要是荀彧和郭嘉真的都在曹操面前说过这样的“四胜四败”或“十胜十败”,那眼里一贯揉不得沙子的曹操,一定会追究荀彧和郭嘉谁“抄袭”了谁,那时二人就有一人以“史上最早的抄袭者”而“永垂不朽”了。

那么,二人谁是“史上最早抄袭者”呢?

荀彧的“四胜四败”,概括得已经相当全面,郭嘉的“十胜十败”却有点像是中学生写作文凑字数、三流作家赚稿费挤字数了,郭嘉的十个方面,概念混乱,不合逻辑,“道”和“义”“德”“仁”,“治”和“明”,能区分得开吗?钱钟书先生早就说过郭嘉的“十胜十败”有“词肥义瘠”和“大而不当”之嫌。另外文学家曹操开建安文风,建安文学风骨洗练。赤壁之战那么大的事情,曹操给孙权下的战书却只有区区30个字:“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办事注重效率,写作讲究简洁的曹操,能允许郭嘉在那里慢条斯理地阐述生拼硬凑的“十胜十当”吗?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郭嘉的“十胜十当”很可能是假的。但是也不能说郭嘉抄袭了荀彧,因为那时的人不会如此可耻,更何况郭嘉还是名士!这是后人把荀彧的“四胜四败”附会到了郭嘉身上,又“泡”成了“十胜十败”,然后以讹传讹。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演义》中郭嘉的“十胜十败”似乎有史可依。《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傅玄的《傅子》写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三国演义》里郭嘉的“十胜十败”就是裴注版“十胜十败”的原文。荀彧的“四胜四败”则见于《三国志·荀彧传》。作为史籍来讲,《傅子》的权威性与历史地位远不及《三国志》,仅从裴松之注引《傅子》的只言片语上看,其内容已是多有舛误,不足采信。

在提出“四胜四败”后,荀彧向曹操提出了第三个导师式预言: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必破袁绍。荀彧的预言暗藏玄机:曹操必须在“辅天子”的框架内才能战胜强大的袁绍。精通修辞的曹操岂能听不出荀彧话里有话,心里暗笑,荀书呆子,搞了半天“四胜”原来是为了皇帝而胜!不过,曹操不计较这些,反正皇帝在自己的掌握里,辅天子就是辅自己。

仇恨地望着冀州,曹操磨刀霍霍,决定先解决了袁绍。

荀彧对此做出了第四个导师式预言。

第四个导师式预言———

荀彧预言说:“不先解决吕布这个肘腋之患,战胜袁绍根本就是不能的。这个‘邪恶’根本不能战胜。”曹操心里的太阳忽的一下就落了下去,刚才他是得意忘形,荀彧的提醒让他回归了现实。曹操何尝不想攻下吕布来呢?可是,他又担心袁绍西边联合西凉,北边诱惑羌胡,南边引诱蜀汉,那时来个三面夹击,兖、豫独抗天下六分之五,“邪恶”就战胜“正义”了。

军事家曹操从军事方面考虑问题,儒士荀彧却从人性角度考虑问题:“关中将帅以十数,却是一盘散沙,只有韩遂、马超最强大,他们间中原方争,必各拥众自保,现在如果给他们一个甜枣吃,派遣外交使者去套近乎,他们就不会起兵了,最起码在中原平定前他们会保持中立。”曹操连连点头,但他还有疑虑:“谁能做这个大使呢?”曹魏集团的人力资源专家荀彧心中早就有谱:“钟繇!”曹操对荀彧言听计从,就派钟繇到关西。钟繇字写得好,事儿办得更好,他在长安陈书祸福,马韩就各自息了念头,派子为质。荀彧识人,果然了得!

西凉无忧,张绣投降,吕布战败,曹操再无后患,磨刀霍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