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1/4页)
墒О O衷谡庋�锿�褐校�嬷菡鸲��舯�僖嬷荩�腥耸票胤直劳呓狻!辈懿俪烈鞑挥铮�韭砭艏�ο嗳埃骸笆ト瞬荒芪ナ保�膊豢墒�薄!�
刘晔跟上说:“现在攻克汉中,蜀人望风胆破,无心坚守,就这样前进,蜀地可传檄而定。”曹操默默摇头,刘晔又说:“刘备,是人中的豪杰,虽有计谋但是反应迟缓;他占领蜀地的日子很短,蜀人对他来说是靠不住的。现在我们攻克汉中,蜀人震恐,他们的势力自动倾颓。以您的英明,趁着他们势力倾颓而施加压力,没有不能攻克的。”可是,任凭他把嘴皮子磨破,曹操还是摇头,刘晔急了,说:“现在不攻取益州,日后必为后患!”
曹操沉默良久,然后望着前方险峻的山岭,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
一贯雷厉风行的曹操,此时为啥犹豫了呢?七天后,曹操就后悔了,有从益州投降过来的人说,曹操攻克汉中后,蜀中大乱,一天发生数十起惊变事件,守将虽然斩杀了闹事的人,但是也不能安定下来。曹操的眉毛一挑,问刘晔:“现在还可以发动进攻吗?”刘晔说:“蜀地今已初步安定,不能攻击了。”于是,曹操留下夏侯渊、张郃屯守汉中,亲率大军撤回。
曹操没有得陇望蜀,是对还是错?对这一问题,史家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正方观点:曹操是对的。
代表人物及其发言——
姜震英(明代):先主(刘备)非张鲁之比,诸葛、关、张盖世人杰,岂肯束手受毙?
反方观点:曹操是错的。
代表人物及其发言——
裴松之(南宋):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
正方的观点不外乎有这么几点:第一,曹军远征,已成疲惫之师,如果曹军深入,蜀军扼险据守,会使曹军陷于进退两难之困境;第二,江东孙权和荆州关羽为后顾之忧,曹操七月攻取南郑,八月间孙权就率众十万包围合肥。
反方的观点不外乎有这么几点:第一,益州北部已经为曹操控制,刘备主力正远征荆州,在益州这个空间里,军事优势在曹军一方;第二,蜀中人心惶惶,惊变频繁,七日之后才初步安定,这七天时间,曹军足以打到成都;第三,蜀道虽难,但是曹操已经掌握阳平关,扼住了益州咽喉,完全可以沿嘉陵江谷地南进入蜀,后来张邻就是走这条线路,进入巴东、巴西二郡,一直打到宕渠,只是遇到张飞重兵才回来,而在曹操刚刚攻下汉中时,这一路尚无重兵把守;第四,后顾虽忧但不可怕,曹操出兵汉中前,就预料到孙权必定会进攻合肥,所以就给守将张辽等留下一道“贼至乃发”的手谕,事实上一切都在曹操掌控当中,孙权果真在合肥惨败而归。
正方和反方,都忽视了一点:只是在益州问题的框架内分析曹操的行为。其实,无论是谁,无论做什么,一个人首先面临的是人生问题。曹操当时已经62岁,再加上顽固的头风症的折磨,他追求的不再是宏伟的霸业,而是逍遥的仙境。这次出征,曹操在艰险的大散关写了《秋胡行》首,表达了脱离俗世的心愿,其中有“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的句子,“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更是明确表达了他出世羡仙的思想。这时的曹操大概只有一个想法:哥玩烦了,哥不玩了,不行吗?
其实,如果曹操拿出官渡之战、北伐乌桓、潼关大战的锐气来,冒险一搏,乘胜前进,攻入成都或未可知,那时刘备便无立足之地了,天下劲敌只剩孙权一人,那就好对付了,天下也许就会在曹操一人掌握中。但是,曹操毕竟没有前进,留下一个“得陇望蜀”,这个被后人反复玩味的成语,心境萧索地回师,并在第二年,也就是216年,回到了邺城。
“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法正劝说刘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