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 (第3/5页)
事情已经不是单纯地军事,还涉及到整个国家的战略部署,一个不小心,莫说北伐前功尽弃,空耗千万银钱,就是国家的运势也将受到影响。干系之大,只怕他这个大将军也承担不起。
想到那日离开幽州时,王上对他说过,南府军要在这次北伐中建立大功,不可丢了脸面。林冲更感责任重大。
“大将军,我军处境极为艰难,龙化仪坤两处,有敌军十余万。适才薰都护言道,伏击他的金兵也有十万之众,二十万大军对我南府十万,力量太过悬殊。”参军见大将军沉默不言,猜到他的顾忌,遂直言不讳。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层谁也不愿意明说的含意,南府军是什么?这是王上的嫡系部队,一手带出来的王家军,对王上绝对地忠诚。这就是王上的家底啊,万一有个不测,把王上的底子拼光了,那将来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王上依靠什么?
林冲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对外作战,这是事关国家兴盛,不是哪一个派系的事情,整个大宋,甚至整个民族都应该一往无前。岂能因为朋党之争,而坏国家大事?大战一起,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都有责任。南府军既然是大宋精锐,当然是义不容辞。
奏折虽然递上去了,但要等朝廷地批复,恐怕还得一段时间。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能事事都听朝廷调遣,一味的作忠臣,身为军队高级将军。必须要有担当,如果畏首畏尾,最好在家里抱抱孩子,就不要带着十到处乱跑。
“本将心意已决!”林冲突然喝道。帐内文武官员齐齐抬头。望着大将军,想听听他有什么决定。
“北伐事关大宋兴盛,本将受王上厚恩。统军作战。不能因为怕担责任,而有所畏惧,南府军坚决不撤!”林冲作这个决定。是需要极大地勇气的。这也就意味着,他把自己的职务,军权,甚至性命都押上了。
其实凭他跟王钰地关系,就是撤了,王钰说不定也不会问他的罪。他大可不必冒这种风险,安安稳稳作他的金吾卫大将军,卫戍区指挥使。
众人一听此言。心中顿感钦佩,如此位高权重的大将,能担起这样地责任,值得称赞。可如果不撤,南府军要单独面对二十万大军?有把握打胜么?以一挡百。那是夸张的说法,南府军总算训练再有素。装备再精良,谁敢保证就一定是百战百胜?东北军够勇猛吧?可就是在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冯擒虎将军地一万精锐骑兵。全军覆没,一个不剩。
众人的沉默,让林冲感觉有些无助。这个时候,应该有具备真知灼见的人站出来出谋划策,军队缺少参谋人才。
“哎?出征地时候,本将不是向呼延大人借了一个人么?”林冲突然问了一个让众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借人?借什么人?
“回大将军,确有此事,出征之前,从呼延将军那里调来了一位兵马使,姓朱,名……”虽然有一个人记得这件事情,却记不起那人的名字。
“就是他!去,把他叫来。”林冲点头说道。众官不解其意,这时候找那人干什么?难道他有办法解决目前的困境?
片刻之后,一人踏入大帐,先对林冲行礼,而后作了一个四方揖,执礼甚恭,显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众人视之,此人年纪约有五旬左右,长相并无任何异于常人之处,形态清瘦,留有短须,也不看出他有什么过人的本事。这种人扔在市井上,马上淹没在人潮中。
“卑职朱武,听候大将军调遣。”原来这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梁山上号称“神机军师”的朱武是也。
或许有人感觉奇怪,这朱武既然是梁山排得上座次的一百单八将好汉之一,那为何林冲还想不起他的名字来?这里面就有原因了,朱武是安徽人,江湖上名头不响,只说他“能使两口双刀,虽无十分本事,却精通阵法,广有谋略”。估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