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3/5页)

竟然损失十余万兵。他不禁揣想,是自己无能,抑或另有原因?几经思考,方知大宋军一向夸大自居,且刚愎自用,如若刘延庆不入鬼虎林,怎会引来惨重伤亡?童贯亦且是脓包,只顾意气风发,竟然行事不派左右双哨,实是外行。暗暗泱定下次若有战事,决不能完全听令行事,否则必重蹈覆辙,老命不保。

童贯在得知伤亡后,当然发飙,且自夸若非亲自宰了敌将赵兴,焉能突围,众臣怎敢争抗。然发飙后仍得面对现实,如今只剩五万兵,怎能作战?何况那萧干的确诡计多端,再遇上他,恐亦难逃好处。今日出征乃实践联金灭辽之约,现在已战过,剩下应是金军问题,且请赵良嗣前去金国,说明大宋已破去高阳关,且战至燕京南方,控制大局,要对方出兵方是。至于战败一事且隐瞒不说,否则弱了威风,老脸难看,传回大宋,岂非不妙。

他遂修书一封,遣兵送返汴京,要赵良嗣前来,并报喜拿下高阳关,至于折损败战一事,只字不提。

次日童贯又恢复霸气,要副将操兵附近奔腾,装出常胜军气概,副将为提升士气,立即照办,万马奔腾下,终自我催眠疗伤,自动忘记那场惨痛伤亡。

辽军纵使大败童贯军,然北方中京大定府已被金军完颜宗翰及降将余都姑所破去,战将萧明惨死,萧家军更折损殆尽,消息传回燕京,天祚帝又开始坐立难安。

想及燕京南靠大宋,金兵又来,岂非形成双面夹攻?届时欲逃无路,或许移往西京大同府,且必要时出关,躲向西夏王那头,荣华富贵仍少不了,反正辽国已乱糟糟,战事连连,便交由那些好战者去战,若摆平了再回朝坐镇不迟。

天祚帝轻轻一叹,那余都姑何其勇猛,逼他背叛实是一项错误,然事已至此,又怎能挽回呢?当下决定开溜,遂留下太子秦晋王耶律淳坐镇燕京城,他则和耶律神光、萧奉先,以及偷偷逃回燕京苟活之萧铁胜等人,带着皇眷,又往西京潜移逃去。

消息传至耶律大石耳中,简直让他无法接受,嗔骂不已:“将士在外拚死拚活,皇上却到处开溜,简直师出无名,为何而战?”眼看士气低落,根本难以发挥战力。

耶律大石不得不赶回燕京,召得众臣共商大计。

秘室聚集战将萧干,汉人相官李处温,秦晋王耶律淳,其妻普贤女,以及军师方墨等几位重要人物。

耶律大石劈头一句便是:“皇上不该离去,辽军根本师出无名,无法作战。”

耶律淳个性较温和,道:“或可请父皇回来!”

耶律大石道:“他何时听劝过,老听奸相萧奉先计谋,弄得辽国几近亡国!他铁定不肯返回。”

李处温道:“若能退敌,自能回师。”

耶律大石道:“士气皆无,如何能战!师出无名!”

萧干道:“不错,皇上都已溜走,军队实难要他们拚命。”

军师方墨道:“此事不解决,三天之内,燕京必破。”

耶律淳诧道:“怎会?萧都统不是刚败童贯军?”

方墨道:“童贯是草包,不堪一击,真正厉害的是金军,他们已被去大定府,士气大炽,又往燕京逼来,辽军若无法一决死战,只有投降命运。”

耶律淳道:“那该如何是好?”

众人陷入愁思。

耶律大石却早有定见,冷目凝向耶律淳,郑重说道:“废天祚帝,立太子您为新帝!”

此语一出,简直造反,吓得众人不知所措。

耶律大石冷道:“话已说出,横竖只有一死,诸位若有远见,应知只有此法可行!”

萧干首先表态:“天祚帝胆小,恐无法再为一国之君,尚请太子继位。”

两将握有兵权,李处温等人岂敢不从,立即下跪拜礼硬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