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页)
点头。她知道,李立三一直盼望着回国,好不容易盼来了这一天,什么力量也不能阻止他回国。何况,他又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将参与中国革命重大政策策略的决定,他属于中国共产党,属于中国人民,他应该去为他的祖国效力。
从感情上讲,李莎真的舍不得放李立三走,他们经历了李立三的牢狱之灾,又经过了卫国战争的逃难之苦。作为妻子,李莎想把过去的损失补回来,让李立三充分体味家庭的温暖,爱情的芬芳。但她也懂得,革命者要服从革命的整体利益,小家要服从大家。当然,她也清楚这次的分别,只不过是短暂的分居,因为李莎已经做好了去中国的精神准备,她选择了李立三,同时也就选择了中国。作为中国人的妻子,她将与丈夫携手并肩,为中国革命贡献力量。
想到这里,李莎擦去眼泪:“亲爱的,我已决心去中国,你先走,我随后也是要去的,带上我们的女儿,让她看看爸爸的祖国是多么美丽而辽阔!”
。。
《决议》为“立三路线”作了结论
由毛泽东主持起草,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立三路线作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和评价。《决议》在指出“一九二八年六七月间召开的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之后,提出“在一九二九年下半年至一九三〇年上半年间,还在党内存在着的若干‘左’倾思想和‘左’倾政策,又有了某些发展。在这个基础上,遇着时局的对革命有利的变动,便发展成为第二次的‘左’倾路线。在一九三〇年五月蒋冯阎战争爆发后的国内形势的刺激下,党中央政治局由李立三同志领导,在六月十一日通过了‘左’倾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使‘左’倾路线第二次统治了中央的领导机关。产生这次错误路线(李立三路线)的原因,是由于李立三同志等不承认革命需要主观组织力量的充分准备,认为‘群众只要大干,不要小干’,因而认为当时不断的军阀战争,加上红军运动的初步发展和白区工作的初步恢复,就已经是具备了可以在全国‘大干’(武装起义)的条件;由于他们不承认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认为革命危机在全国各地都有同样的生长,全国各地都要准备马上起义,中心城市尤其要首先发动以形成全国革命高潮的中心,并诬蔑毛泽东同志在长期中用主要力量去创造农村根据地,以农村来包围城市,以根据地来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是所谓‘极端错误的’‘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与保守观念’;由于他们不承认世界革命的不平衡性,认为中国革命的总爆发必将引起世界革命的总爆发,而中国革命又必须在世界革命的总爆发中才能成功;由于他们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认为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开始即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始,并因此规定了若干不适时宜的‘左’倾政策。在这些错误认识下,立三路线的领导者定出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随后又将党、青年团、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准备武装起义的各级行动委员会,使一切经常工作陷于停顿。在这些错误决定的形成和执行过程中,立三同志拒绝了许多同志的正确的批评和建议,并在党内强调地反对所谓‘右倾’,在反‘右倾’的口号下错误地打击了党内不同意他的主张的干部,因而又发展了党内的宗派主义。这样,立三路线的形态,就比第一次‘左’倾路线更为完备。”
《决议》在列举了立三路线所造成的危害后,实事求是地指出:“但是立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时间也很短(不到四个月时间)。因为凡实行立三路线的地方都使党和革命力量受到了损失,广大的干部和党员都要求纠正这一路线。特别是毛泽东同志,他不但始终没有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