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着,两滴眼泪从她那细嫩的脸蛋上滚落下来。火车开出好远了,李立三还在向亲人们招手。
李立三后来说,坐在火车上,闲来无事,闭目回顾这15年的生活,真是不堪回首。由挨批判到成为阶下囚,他一直处在###的风口浪尖上。所幸的是他没有被摧垮,没有被险恶的浪涛吞没,终于结束了寄人篱下的岁月,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共产党人了。
实事求是地说,李立三也觉得苏联的15年没有白过,错综复杂的###使他得到了锻炼,积累了才干。尤其是对马列主义的理论有了系统的把握,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所犯的“左”倾路线错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吃一堑,长一智。倘若现在再让他担任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他是决不会再搞城市中心起义了。应该说,在苏联的15年还是长了不少的见识的,这对于他回国参加中国的革命是有好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感谢苏联。
从个人生活讲,他的收获更大一些,得到了纯真的爱情,他感谢丘比特用金箭射中了他和李莎,他在莫斯科找到了同他终生相濡以沫的知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两地相思,两心相印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立三回国后,李莎留在莫斯科。这对患难夫妻,饱受别离的苦痛,虽然相隔万里,但两颗心却在两地相思,朝朝暮暮都在期盼着早日团聚。别离中两颗心贴得更紧了。李立三回国后,受中共中央委派,同饶漱石一起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国民党、共产党、美国三方代表组成的“三人小组”东北调停小组的工作。每天同国民党唇枪舌箭,为争取和平、为争取人民的利益而斗争。一旦休息下来就禁不住思念他心爱的李莎和可爱的女儿英男。于是,他总会拿起笔来,给李莎写信,抒发他对她和女儿的思念之情;李莎也是恨不得插翅飞到李立三的身边,接到李立三来信,每信必复。这样,鸿雁传书,一封封书信由哈尔滨飞到莫斯科;一封封回信又从莫斯科飞回到哈尔滨。这些凄美感人的书信,合起来可以出一部《两地书》。只可惜这批书信,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抄走,再没有退回来,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1946年5月中旬,李立三和饶漱石乘飞机,经北平到延安。李立三见到毛泽东时,一开始就谈自己所犯的“立三路线”错误,汇报了在莫斯科15年的学习和改造以及回国后4个月的感受,衷心感激党对他的信任,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将功补过,为党的事业贡献后半生的力量。毛泽东勉励李立三努力工作,全党团结一致争取革命胜利。他还拜访了刘少奇。刘少奇曾与李立三在安源时期、五卅时期、武汉政府时期一起工作过,非常关心李立三的生活,提议李立三与他的前妻李一纯复婚,重新建立家庭。李立三婉言谢绝道:“李莎对我很好,我们感情深厚,她是我在苏联遇到的患难知己,且生有一女。”李立三请求党中央与苏联联系,尽快帮他把妻子、女儿接回国内来。
此时在莫斯科,李莎要带女儿英男去中国的消息在亲友中传开了。刚刚经历过战争劫难的亲友们,都竭力劝说她留在苏联:“中国刚刚结束抗日战争,现在又要爆发大规模的国内战争,那里的生活将要因为战争而变得更加艰苦和动荡不安,你何必在这个时候带着孩子到战乱的中国去呢?”有的说,那里落后,中国人口多,国家穷,别自找苦吃。有的则劝她在苏联国内再找婆家,重组家庭。母亲也舍不得她离开。但是,李莎像是吃了秤砣似的,拒不答应。她毫不犹豫地答道:“中国有句老话,‘嫁鸡随鸡飞,嫁狗跟狗跑’。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孩子,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到中国去?我作为中国人的媳妇,也应当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出把力。李明的事业在他的祖国,我应当到他的身边去,协助他完成崇高的事业。我热爱故乡,热爱莫斯科,但现在李明需要我,我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