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页)

终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玄宗封凤伽异之祖父皮逻阁为台登郡王,后赐名蒙归义,进爵为云南王。并给与辎重支持,皮逻阁据此接连战胜河蛮,取太和城;后乘胜兼并五诏。当时唐与吐蕃争夺安戎城,战事激烈,皮逻阁攻五诏,有牵制吐蕃的作用,因此唐派遣中使王承训、御史严正诲参与其军事,先灭越析,次灭三浪,又灭蒙嶲,很快统一了六诏,成立以西洱河地区为基地的南诏国。南诏由此统一,而凤伽异的祖父也成为第一任的南诏王。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南诏与唐各有自己的想法:南诏国王想继续兼并,成立一个大白蛮;而唐力助南诏统一,是想南诏出更多的力去牵制吐蕃,而不是继续扩张。因此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这种矛盾,在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和他的属官即姚州太守张虔陀上任之后,变得更加不可调和。

六年之前,凤伽异的祖父病逝,传位给儿子阁逻凤,照惯例,新任南诏国王都要谒见都督府都督,于是阁逻凤携妻子同往。谁知道这太守张虔陀卑鄙放肆,因为知道一些南诏扩张土地的计谋,所以肆行要挟,不仅勒索贿赂,竟然侮辱阁逻凤同行的妇女。堂堂南诏大王,哪里受到了如此侮辱,凤伽异的父亲大怒,遂起兵攻破姚州府,杀张虔陀,并取羁縻州三十二州。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为人狂妄、急躁,闻听此事,岂能善罢甘休,次年率兵八万往击南诏,乃父本想求和,谁知鲜于仲通自恃兵多,刚愎自用,不允。双方战于西洱河,皆伤亡惨重,唐败。南诏本身贫弱,必须依附一个大国,既被唐逼迫,只好归附吐蕃,从此南诏与大唐战事不断。此次太子李亨率剑南留后李宓,领军七万,会同流散败军共十万人再次来犯,正是多年积怨的再次爆发。

听完凤伽异的讲述,众人唏嘘,为了一己私欲引来血流成河,百姓的苦难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此次一战,在所难免,不知道又有多少生灵要遭涂炭。” 大帐昏黄的灯火下,凤伽异神色黯淡,从小接受大唐文化和佛家思想的教化,他根本不愿打仗,尤其不愿意与大唐兵戎相见。可是身为南诏的王子,自己的国族有难,又怎能不承担大任?

“为何不派使臣向大唐议和?”

“我父已数次派出使臣,不是有去无回,就是被重责驳回。如今朝政被杨国忠这一帮昏官庸臣把持,借战事他们正可从中渔利,又岂会轻言罢兵。”

“皇帝难道不知此事?”

“我听说皇帝现在整日沉迷酒色,哪里还顾得上朝政?”

“韦雪,此事能否通过你父亲向皇帝禀奏一二,化干戈为玉帛,以免无辜枉死。”乐山转头问韦雪,韦雪虽然刚刚还在和乐山赌气,但是遇到此等大事,她还是轻重于胸,明了大意,道:“南诏之事,并未听我父提过,恐不是他权责之内的事。况如果真是杨国忠等人有意为之,即便我父上奏,料也难有改变。不过此乃关系千万百姓士卒的生命,确实应当让圣上知悉,但是现在我们距离长安千里之遥,而且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回去……”

韦雪的言语让凤伽异颇感诧异,遂问道:“这位姑娘是?”

“她是当朝凤阁侍郎韦承庆的千金。”

“原来是韦宰相之女,怪道谈吐非凡,凤伽异多有得罪,还请韦姑娘多多担待。” 凤伽异深施以礼,又道:“如蒙大恩,化解战事纷争,凤伽异在此带南诏百姓和数万子弟拜谢姑娘的再造之德!”说罢,抖泡袖就拜。

韦雪受宠若惊,赶紧将凤伽异扶起,“王子快快请起,如此小女子哪里受得。这样吧,我且修书一封,您派人送与我父,禀明此事。至于能否进到绵薄之力,就要看天命了。”

“韦姑娘,有此心肠已是难能可贵。” 凤伽异立刻命人准备笔墨,韦雪将前因后果修书一封,派快马星夜送往都成。

把信送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