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3/4页)
个加强连的追击,斩获数十人。
高敬一一记录下来,让通讯员报告给在一线指挥战斗的团座。最意外的电话,却是zhōng ;yāngrì报的刘记者从师部打过来的,说是第二天就来采访团座张灵甫。当记者、当作家,背起行囊走四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曾是高敬在大学时代的理想。所以,到了十一号上午,当头戴钢盔、身穿西服、肩挎照相机的刘记者在师部jǐng卫员的护送下出现在掩蔽部时,高敬就显得格外亲热、格外好客,拉着他就要他先喝口水再说,可一拎起暖水瓶,手里觉得轻飘飘的,这才想起瓶胆在中午已经被rì军的轰炸震破了,他顿时满脸的歉意。刘记者也很客气,说:“那就算了,没关系的,采访要紧,就跟行军打仗一样得赶时间,麻烦你快带我去见张团长。”高敬忙说:“前面太危险,我已经让通讯员去请团座回来了。”
说话间,洞口外响起那一口令刘记者十分熟悉的朗朗的陕西话:“小高哇,咱们的大记者在哪?”话音未落,张灵甫就带着一身浓烈的硝烟味钻进掩蔽部,上校军官的黄呢制服已经污垢满身,左手打着绷带,吊在胸前,右手提着一把冲锋枪。刘记者迎面上前就是一个恭敬的军礼:“张团长您好!还认识我吗?”
张灵甫稍稍一愣,便很快认出他来:“呀!这不是老虎桥监狱的小刘幺!咋变成记者啦?嘿嘿,鲤鱼跳龙门咧。”
原来,刘记者正是以前老虎桥监狱的狱jǐng小刘,抗战爆发后,他不愿和大家一起西迁chóng ;qìng,在大后方平平淡淡地看守犯人,就通过他行医的父亲认识zhōng ;yāngrì报某社长的关系,当了一名战地记者。“哈,你是投戎从笔,这位是——”坐在地上,张灵甫又拍着高敬的肩膀说:“投笔从戎——高典狱长的公子,高敬。”
高敬笑着,拉过一条长板凳,请他们坐下。掩蔽部不大,师部来的几个jǐng卫员就蹲在外面。在三言两语介绍自己的经历后,小刘直奔主题:“听王耀武师长介绍您亲率敢死队冲锋、血战不退的事迹后,本报特派我来采访您,想写一篇您在淳化打阻击的通讯,您看行吗?”
张灵甫的脸sè一下子黯淡了许多,他缓缓取下头上的钢盔,有些答非所问地说:“知道吗?这钢盔不是我的,已经换好几个弟兄了,都阵亡了。咱305团自参战以来,才两个月,伤亡就已经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三个营长有两个牺牲,蔡副团长两次负伤,一次是被rì军砍伤左肩,一次是被机枪打断右腿。在淳化打阻击的那天夜晚,我带出去四十八名敢死队队员,回来只剩下二十多名,连我这个做长官的,都还不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
望着他肃穆的神情,听着他低沉的语气,小刘手上的笔仿佛有千斤重,把将士们面临强敌而慷慨赴国难的壮烈情景,在笔记本上浓缩成一行行简洁的数字。高敬坐在一旁,也不由得把手上的枪握得紧紧的。外面的枪声一阵紧一阵。张灵甫扣起钢盔、抓起枪站起来,说:“我得上去了,不能长谈,让小高和你说。”小刘本能地拿起相机,也想跟上去,却被高敬拉住。只见张灵甫在钻出掩蔽部之时,又弓着腰回头冲着他说:“你得赶快回城里去,这里太危险了,我就不留你吃饭了。”外面的阳光、火光从低矮的洞口灌进来,逆着光线,他的身姿就像一头跃出洞穴的猛虎,小刘赶紧端起相机连连抓拍了好几张。
又过了一天,《猛张飞血战南京城下》的长篇通讯,以残酷的记实手法抒发出壮烈的爱国情怀,发表在了zhōng ;yāngrì报第一版的显着位置,并配发一幅张灵甫的照片,强烈的逆光反差,将一员虎将的即将出击构成一幅剪影般的效果,图文并茂,震撼人心,当王耀武看到这篇报道时,不禁拍案叫绝:“好啊,猛张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