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 (第3/5页)
内分流、减轻压力的作用,所以都司衙门对此并不反对,只是要求商户们不能占道经营,不能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战前在接到都司衙门通知的时候也必须立即撤走。
一进入军市,抬头所见的几乎全是身穿军服的湖广镇官兵。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虽然不是第一次来这儿,但赵良栋心中依旧颇有感慨。
之前随军南征北战,他的眼界自是不窄,但扪心自问,已经有很久没有看到过这等祥和的太平景象。先不说别的,其他各地百姓见了官军几乎都像老鼠见了猫一样避之不及,哪里会像这里的小商贩一样,还热情地上前来拉客?
军市热闹非凡,但剧院并不在这儿,而是在城内。赵良栋和刘一刀不知摆脱了多少商贩的纠缠才磕磕绊绊地进了城。
“老赵,你说今天的戏都会演些什么?这票上居然也不写。”刘一刀整了整被商贩们拉得皱巴巴的军服,说道。
赵良栋想了想,说:“这个我也说不好。不过,既然剧院这回弄得这么神秘,肯定是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新鲜东西。应该不会让我们失望而归就是了。”
刘一刀觉得有理,放下了心来。
剧院是新修的,虽然目前还比较简陋,但面积却是不小,有上下两层,可以容纳两三千人。
身为本地人的刘一刀人缘很是不错,一进入剧院,许多熟人纷纷与他打着招呼。
“老刘,穿上这身官衣倒是挺精神啊!”
“我说老刘,你杀猪杀得好好的,怎么又不干了?难道是杀猪杀得没意思,想杀几个人尝尝鲜?”
“哎呀,老刘,你瞧瞧你,换了身衣裳还是那个人啊。莫非在庞大帅手下还是干杀猪那行?”
“去你娘的吧!看个戏都不安生,皮又痒痒了不是?”刘一刀瞪起牛眼道。
那边开玩笑的一干人等哈哈大笑。
赵良栋也是笑而不语。
过了不久,今天的戏开始了。
宽广的戏台被上方的多个灯笼照得亮如白昼。看台和戏台之间有一道不高的栅栏,不过并不影响视线。
随着一声锣响,戏台上方先是垂下一块布帘,上面用几个斗大的字写着今天的剧名:己巳之变。与此同时,戏台边上又有几人齐声把剧名报了一遍。
己巳之变?己巳年,不就是崇祯二年吗?这一年发生了什么?赵良栋仔细地回忆了起来。
而刘一刀之类的粗人当然不会考虑这么多,只是满怀期待地坐在位子上等着大幕拉开,心想着那后面是不是还像上回那样藏着几个漂亮小娘们。
又过了一会儿,大幕徐徐拉开。
咦?这是什么?刘一刀看清了戏台上的一幕之后,既失望又有些好奇。
只见戏台上的巨大背景是一幅典型的北地风光,苍凉的山岭一眼忘不到边,空中高悬的明月可以看出是晚上,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不得不叹服画者功力之深厚。背景边上竖着一块大牌子,同样用斗大的字写着:崇祯二年,蓟镇洪山口。
更让人称奇的是,戏台上还有一段“长城”和一座“烽火台”。也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虽然比真的长城和烽火台要小上一些,却做得十分逼真。
“长城”上,一个边军士卒一面打着哈欠一面懒洋洋地地来回巡视着。另外几个边军则在靠近“烽火台”的地方盘腿赌钱,兴冲冲地大声吆喝。
刘一刀看了一会儿,终于反应了过来。此时也顾不得去思考为什么没有漂亮小娘们了,一拍大腿,有些着急地说道:“这些蠢货是怎么放哨的?一旦敌军来袭,那可如何是好?老赵,你知道这洪山口是什么地方?要不要紧?”
“长城那边便是……”按照大明这边的习惯,应该说“鞑子的地盘”的,但赵良栋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