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 (第3/4页)

京郊外几间破屋,几亩薄田过活。

傅夫人排行老三,那时候年方十四,上头有老大、老二两个哥哥,三弟则拖着鼻涕满地跑。

老大和老二已经开始读书,平日里跟着父亲学医,那里懂得乡下种地的农务?一年下来,粮食收获了了,到了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仓耗尽,母亲又病倒了,家里像样的衣服都典当出去救命。

真是可笑啊,大哥和二哥那时候已经粗通医术,明明知道用什么药物可以挽留母亲的生命,却因为没有银子买药而急红了双眼。

母亲去了,躺在一副薄木棺材里——就是这样一副棺材,也是大哥狠心典当了父亲留下的孤本医书得来的。

没有银子,没有权势,出落的花朵般的傅家三姑娘看着斑驳的铜镜,也许她也可以为傅家换来这些。

她看中了经常来郊外狩猎的永定侯世子,并精心设下圈套,等他上钩。

世子又来狩猎了,她藏在密林中,佯装为了救一只怀孕的雌鹿和世子据理力争,世子觉得这个女孩美的像山里的妖精似的,说话天真浪漫,又带着少女的娇羞,不禁心中一荡,后来,他写了正儿八经的纳妾文书,一顶粉色的小轿将她抬进永定侯府,年轻的傅姨娘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她很快怀孕,生下庶长子,她牢牢握住了世子的心,工于心计,掌控侯府下人,无论侯府当家主母换了几个,她都是内宅无冕的永定侯夫人。

通房怀孕?捂着嘴拖出去打死!侯爷新娶了侯夫人?没有关系,很多食物吃的久了,再下点“调料”,侯夫人休想有孕!

家里很快富有起来,两个哥哥不用下地干农活,专心攻读医术,终于成为太医,延续了傅家的荣光,三弟精明能干,经营的药铺生意红火,后来贤嫔娘娘进宫,傅家就成了日进斗金的皇商。

她的亲生儿子终于承袭爵位,成了新的永定侯,谁都知道永定侯府有两个太夫人,名分上的太夫人是个摆设,实际上的太夫人就是她傅姨娘!

姨娘!她最恨这个称呼!与人做妾,是傅家的耻辱,她一辈子都不能穿大红,说到底,只是个奴儿罢了。

她布药施粥,救济穷人,见庙修庙,见桥修桥,每年花费银两过万,终于赢得了傅菩萨的美誉,儿子永定侯为她请封诰命,终于,她有了夫人的称呼。

穿上诰命夫人大红礼服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什么都得到了,人生了无遗憾。

可如今眼前灵堂上的一坛骨灰,似乎在讽刺她以前的一切只是镜花水月,许三郎那个遗腹子只需轻轻一戳,就能打碎她一生的心血。

傅家官司缠身,二哥被赶出太医院,商铺关门,失去皇商资格;孙子许应辕被东城兵马司在八大胡同抓了现行,名誉扫地;三弟轻判流放西南,没熬到大赦之日,被山匪杀死……

这一切怎么可能是巧合?!傅夫人在火盆里放入一张又一张的黄纸,眼里的怒火在黄纸燃烧的青烟中闪烁着。

颜睡莲!我与你势不两立!

“夫人,宫里来了两个内侍,说要给三老爷上一柱香。”老管家小心翼翼的说道。

宫里头?莫非是贤嫔娘娘的人?傅夫人心中一动,“客客气气的请进来吧。”

两个内侍上香完毕,傅夫人带着傅家妇孺们回礼,请人去内堂看茶。

过了没多久,老管家神色尴尬的回来说道,“夫人,那两个内侍是来要银子的,开口是五千两,这个——。”

傅夫人身形一晃,“年年喂银子,年年喂不饱,我们傅家办着丧事也不放过!真是欺人太甚!”

傅二老爷叹道:“三妹妹,如今大哥在宫里头伺候太后,保着家里太医这个头衔,不能得罪了这些内侍,给些银子打发他们走吧。”

老管家面有难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