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3/5页)
理自身”。换句话说,美国联邦党人的立国诉求有两个:一是赋予政府以足够的权力,控制(管理)人民;二是通过对政府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双重约束,控制(管理)政府(或国家)。采取共和政体(代议制政体)和地方分权的联邦制,赋予总统以较大的行政权力,设置国会两院制,实行法官终身制等等,主要是为了防止“暴民政治”,对社会实施有效管理;实行*选举,实施以野心对抗野心的分权制度,制定权利法案,规定司法独立等等,无非是为了控制政府,防止“*政治”。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于“人民*”有一种近似狂热的感情和冲动,把“人民当家做主”奉为政治理想,因此,一直倾向于把*视为目的,历来把扩大*和大众参与视为政治实践的目标,而很少能够接受限制民意的公开主张。我们曾经以*为诉求,把弘扬和扩大*以便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目标。*制度和方法是解决合法性危机的最终方案,也是控制国家和政府、限制公权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贯彻和落实“人*权”原则当然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人*权”的至高无上以及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必须得到严格的法律和制度安排的约束。换句话说,哪些属于“主权”管辖的范畴?人民如何行使“主权”?如何确定“民意”?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制度约束。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通过国家制度的理性化改造来更加合理地限制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是宪政*建设(*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化建设来规制民意、约束公民行为、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发展协商*(deliberative democracy),从而使“人*权”得到有效控制,这也是宪政*建设(*化)的重要内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民主之困局与出路:对中国政治改革经验的反思(5)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点。中国政府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化的挑战。要应对这种挑战,就需要确立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具体来说,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1)就政治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达成基本的社会共识;(2)在既有的社会结构条件下,寻找现实政治的发展空间。通过发展协商*机制,尽可能达成广泛的政治共识;通过推动政府创新来拓展有效的政治发展空间,寻找和培育宪政*制度的生长点。
中国的经验:以政府创新来回应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面临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3个方面:(1)*化的要求;(2)社会发展的要求;(3)国际趋势的要求。这些问题和挑战互相交织、相互影响。中国政府一直按照自己的思维和发展逻辑来推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渐进改革,这些改革基本上围绕规范社会行为(社会治理)和规范政府行为(政府治理)这两个方向而展开。
我认为,社会的“善治”包括良好的“政治”和良好的“治政”。前者侧重于“治民”(即社会治理),后者侧重于“治官”(即政府治理)。中国的改革实际上是沿着这两个方向展开的。在“治民”方面,中国走的是放松管制、还权于民的路子,努力探索一条活化社会的治理模式。在“治官”方面,中国走的是规范政府管理、限制公权的路子,努力探索一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政府模式,希望打造一个文明管理的公共政府。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成就在于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的拨乱反正,特别是在国家发展方向上,实现了重大转折。此时,中国改革的主要举措被一般概括为下放权力、开放搞活。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就是还权(权利)于民、放松管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和个人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应当承认,这些改革举措都是在经济市场化的目标下实现的,而且这条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