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货。非欧佩克成员国的储量和剩余生产能力相对有限,一般只能充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由于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严重依赖,在石油利益的分配格局当中,石油需求国家往往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但以美国为代表的石油需求国家同时又是强大的军事、经济集团,它们在与石油生产国的博弈中往往又处于优势地位。虽然在短期内石油价格和产量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两大集团各有所需并且势均力敌,石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就表明在两大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比较“均衡”,国家之间的权力结构达到了暂时的稳定。

我们通过观察19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的波动发现,油价在大多数年份比较平稳,比较显著的波动分别发生在1861~1891年和1970~1986年,1999年以后的油价也呈现较大的上涨趋势。西得克萨斯研究集团提供的1869~2004年油价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869年开始,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美国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美元,而世界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美元。其中有一半时间,美国和世界原油价格低于美元/桶的中值。我们也发现,在欧佩克成立之前,石油价格大多数年份处于价格中值以下,表明石油需求国家在利益分配中占有优势。在欧佩克成立之后,石油价格大多数年份处于价格中值以上,表明石油生产国家在利益分配中占有优势。可见,石油价格波动的长期趋势实际上反应了世界能源格局中两大权力的消长。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6)

(三)国际油价的趋势和世界能源格局的未来

国际原油市场实际上存在高油价和低油价的周期转换。1948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原油价格一直维持在每桶~美元,从1948年的美元升至1957年的美元附近。即便根据2004年美元实际价格计算,同期原油价格在15~17美元波动,石油实际价格的涨幅与通货膨胀一致。1958~1970年期间,原油价格维持在每桶美元附近,但扣除物价因素之后,价格却从16美元以上跌至13美元之下。按照蒲志仲(2006)的计算,1970年以前,高油价/低油价比值还出现了逐年缩小的趋势。也就是说,油价逐渐趋于平稳。特别是在1946~1970年,长期均衡高油价和长期均衡低油价比值较小,整体看作是低油价时期。蒲志仲把1861年以来国际油价的波动划分为六个长周期,并认为在144年国际油价变动的历史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长期高油价均衡(高油价时期)与长期低油价均衡(低油价时期)相互交替现象。若将一个高油价时期及其后的低油价时期定义为一个油价波动的长周期,则在144年国际油价变动中存在着五个完整的油价波动长周期,分别为1861~1891年、1892~1914年、1915~1945年、1946~1970年、1971~1999年2月,1999年至今正处于第六次长周期波动的上升阶段或高油价阶段。以往的五个油价长周期波动存在以下特征:第一,在高油价阶段,油价短期波动幅度较大;在低油价阶段,油价短期波动幅度较小。第二,各个油价波动长周期的时间大致相等,周期平均长度约28年,最短的长周期约25年,每个周期的高油价阶段和低油价阶段均在10年以上。第三,前四个长周期的高油价/低油价比值逐年缩小。在早期即第一个油价波动长周期里,世界石油工业以美国为主,由于技术原因,已开发油田的产量迅速衰竭,新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与老油田衰竭不同步,加上需求迅速增长,使得美国早期油价波动幅度较大。从第一个长周期至第四个长周期的90多年时间里,石油勘探和开发在世界各地扩展开来,先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其后是中南美洲,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