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 (第1/5页)

又想到内事监的总管原来是皇帝石重贵身边的第一心腹亲信张尽忠,李风云心中猛的一跳,莫非皇上准备让内宦干政,成立一个类似千牛卫的机构?这可是素来朝政之大忌。当然,究竟为何是大忌,李风云也不太明白,这话他听冯道说过。

同时,李风云也感觉得好笑,少林寺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天下能与之并列的江湖势力,也只有武当玄武宫、魔教赤练崖和永固宫。其中魔教与永固宫兴起的时间太短,虽然规模都不弱于少林寺,但论对在江湖的威望,却是大大不如。

张尽忠居然想让这样一个巨人听命于内事监,难不成他的脑袋被驴踢了?想想也不可能,若是少林寺真的这么做了,其数百年积累下来的身望只怕立刻就会一落千丈。由此可见,张尽忠对当今天下武林是何其不了解。真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方丈怎么说?”李风云含着笑问道。

“老衲自然是不肯同意,婉言谢绝了!”慧法大师答道,“这种事老衲怎会答应,况且那时了然师叔还在闭关之中,老衲又怎好打扰他?

谁知居然因此而激怒了一位太监,扬言说少林寺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如若敢违抗皇帝意旨,与朝廷作对,朝廷便会调来大军,火烧少林寺,踏平少室山。

当时罗汉堂和达摩院的弟子群情激愤,双方几乎发生冲突,这次会面因此而不欢而散。

临走之前,徐公公留了一句话,希望少林寺仔细考量,莫要做出让人后悔的决定。”

威胁少林寺,李风云不觉哑然失笑,不说如今的晋国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又要北征契丹,能不能抽得出力量平掉少林寺还值得商榷,就算晋国真这力量,铲除少林寺容易,但是随之而来的江湖上掀起的波澜,朝廷又打算如何平定?

要知道当初一个泰巅争锋,泰山脚下便聚集了不下数万武林中人,整个中原武林中二三流高手,恐怕不下十多万人,这些人一旦盈沸起来,不须契丹来灭晋国,大晋自己也就亡了。

叹了口气,李风云道:“这件事恐怕并不是皇帝的意思,皇上虽然好大喜功,有些看不清时局变化,但也不是一位昏聩之君,还做不出这等事来。”

慧法大师点了点头,道:“老衲也是这么想,皇上日理万机,又怎会有时间来管少林寺这样的小事,这当中应该是有人曲解了圣上的意思。

徐公公他们走后,又过了十多天,洛阳的景延广景大将军也来了。所为也是此事,当然,景将军的话说得比较客气,只说如今中原局势动荡,契丹虎视眈眈,中原武林中人应当体谅朝廷的难处,与朝廷合作,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这时候千万不能再起内乱。”

听到景延广之名,李风云心中一动,问道:“景将军也在洛阳么?他近况如何?”

景延广自遭贬斥后,李风云并没有太关心他的去向,两人之间素不相识,素昧平生,李风云没有理由去关注他。

初次听闻景延广之名,还是在河北的那间郭子仪破庙之中,那时李风云听了公孙无忧对景延广的评价,对他并没有什么好感,只觉得他是一个趋炎附势、莽撞无能的莽夫。

镇州从军以后,郭威的一席话,又让李风云对景延广的印象有所改观,知道景延广也有起难言的难处,景延广犯下的错误,与起说是他一个人的错,还不如说是整个朝堂的错。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景延广也算是一位响当当的汉子,一个赤胆忠心的忠臣。只不过他担负的责任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

现在听到慧法大师提起,李风云不觉起了爱才之心,不管怎么说,景延广都是一流高手,而且是不弱的一流高手,大晋的第一猛将,无论是武功还是将才,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这样的人,放诸洛阳,英雄无用武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