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 (第4/4页)

的小公子竟然知道他这本书感到很惊奇。

“这……”中年文士一时语塞。他对于这件事倒不感到惊奇。自家小公子拜左慈左仙翁为师,从小就表现出诸多神奇的地方出来。左慈更是一次次表现出未卜先知的本领。对于这充满神秘感的两师徒能知道些什么世人所不知道的秘密,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神医可知道,我家小公子聪慧过人,从小就博览群书,所学非常驳杂。而且,他自小就拜左慈左仙翁为师,常常表现出神异之处。”他的意思是说,人家是神仙的弟子,有什么不知道的。

“左元放的事迹我倒是略有耳闻,没想到他竟然是你家小公子的师傅。”

“是,据说当年左仙翁在天柱山炼丹,夜观天象,发现帝星现于南方,于是一路寻找,最后找到荆州,收我家小公子为徒。”意思是说,我家公子是天命之人,你看着办吧。

“哼!简直是妖言惑众,什么帝星,什么夜观天象,不过是方士骗人的把戏。”作为一位医生,张仲景是不信神鬼之说的。人家讲究的是辩证施治,医家所用的五行理论其实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所以,如果给他讲后世的辩证法、唯物主义,他一定很容易接受。

“不过那个小子我倒是有印象。当年在荆州给甘夫人治病时,老夫看他对医学之道颇有兴趣,还赠了一本《辨伤寒》给他。没想到他竟然一直关注老夫,也算这小子有心。”

《辨伤寒》应该是《伤寒杂病论》的前身、简略版。当时张仲景还没完成后者的写作,因此只赠与刘厚《辩伤寒》一书。

张仲景也据此认为,刘厚一定是读《辩伤寒》读出兴趣来了,故而一直关注自己的动向,现在打听到自己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于是派人来邀请自己。

想通这点,他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中年文士也松了一口气,你自己想通就好,不用他继续为难解释了。

第七章 张仲景

第七章张仲景

长沙太守大堂,一条人龙从大堂延伸到大街上。一名白发老者坐于堂中给人把脉毕,提笔刷刷开了个药方,交给身边的童子抓药。

然后对患者道:“无妨,无妨,你这病无需担心,你把这药拿回去,三碗水煮成一碗,每天两次,三天后,你的病自然痊愈。”

患者是个衣服破烂、满脸污垢的中年人,拿到童子递来的药包后,不禁泪流满脸,跪下给老者“砰、砰、砰”地磕了几个响头。

“感谢张太守,要不是张太守可怜,小可这条小命可就没啦,呜呜呜……”

一位太守“不务正业”给人看病?没错,历史上也只有一位这样亲民的太守。如此关心民间疾苦的官老爷,也只有“医圣”张机张仲景了。

传说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

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接应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xx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