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5页)

挑拣拣,“我说你这果子……”

老人后脚一蹬,疾逾闪电般冲向蔡邕,度之快仿若猎豹捕食,哪里像一个花甲之人。

“刺客?”盖俊心下一凉,身形猛地拔起。

十步……

以他的爆力居然没有追回多少距离。

眼看老人或者说刺客将要扑到蔡邕面前,盖俊从箭袋中抽出一支长箭,向他掷去。

刺客对背后来箭置之不理,任其钻入背部,手腕一翻,亮出一把冒着寒光的匕。

“唰!唰!”

两个家仆捂着喉咙仰倒,口中出“咯咯”的声响,目中满是对生命的留恋。

四周百姓踉跄后退,惊恐嘶叫。

清除阻碍,刺客继而直刺蔡邕心脏,这位名震天下的大儒心道一声“我命休矣!”挺直身子闭目等死。

成功在即,花甲老者眼中闪过一丝狂喜,当了一辈子刺客,毫无疑问这人是最有名气者,杀了他,便是死了又有何憾?

“吾当不逊聂政、要离。”

一只黑色的马靴横空而出——

“砰!”

刺客胸口一塌,口鼻喷血的倒飞出去。

盖胤收回大脚,警惕地看向四周。盖俊曾言,他要寸步不离蔡邕左右,追击也不行,以防其他刺客趁虚而入。

“只差一点、只差一点……”

刺客受此重击,却匕不离手,还要挣扎爬起。他不甘心,方才匕尖甚至触及了对方衣衫,就差一点……

盖俊心中暴怒不已,不顾对方老者身份,一刀将其手贯穿钉在地上,腰跨一摆,腿出如鞭,狠狠抽在刺客左耳,刺客脑子“嗡”的一声,翻眼昏死过去。

盖俊怒意稍熄,待蔡邕回过神儿来,问道:“议郎受伤未?”

蔡邕摇摇头,叹道:“又亡二人!为吾一命,到底要死多少人?”

“是我大意了!”盖俊颇为懊恼,前翻二十多个刺客伏于太行最后一座山岭,虽出乎意料犹然不能欺近蔡邕身前十步,他本以为接下来会清闲一些时日,就在最放松的一刻杀手突袭而至,险些着了道儿,想想就觉得窝心。

蔡邕苦笑道:“谁会想到老者竟是刺客。”

第一卷西州少年第五十二章朔方

更新时间:20118182:11:46本章字数:4365

长子北与屯留比邻,而后众人直奔襄垣、铜鞮,铜鞮又名沁县,乃是晋国末代君王晋靖公流放、葬身之地。三家分晋后,晋靖公被流放到此地,且降为布衣百姓,使晋国绝了祭祀的香火。晋国的历史大幕,就是在铜鞮的土地上谢幕的。西汉著名大儒刘歆曾感慨:“怜后君之寄寓兮,唁靖公于铜鞮。”刘歆身处西汉末,吊古伤今,比照衰晋,预感西汉王朝要重步当年晋国的后尘。

而当今,垂垂东汉,何尝不是又步西汉之后尘?

进入太原地界,盖俊回眸上党郡,感慨良多。

太原治所晋阳。晋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出于将来政治避难需要,赵简子高瞻远瞩修了晋阳城,成为赵氏家族的“避风港”。但是对此举,孔子颇多非议,故书于《春秋》:赵简子入晋阳,乃蓄意叛君。人臣之罪,莫大于叛逆;赵简子修筑晋阳早有叛晋之意;最后的三家分晋之祸,实始于此。

晋阳又是汉文帝龙潜之地,因为汉文帝即位之前,在晋阳足足做了十七年的代王。

后世,将有一支李姓人从这里走出,建立起一个毫不逊色于强汉的庞大帝国。

它的名字叫……唐!

晋阳之后,一行人翻越句注山,抵达雁门郡的雁门关,当年汉高祖刘邦伐匈奴,逾句注,困于平城,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雁门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