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2/5页)
天时间,荆豫军不仅士气未竭,反而更胜,董军越来越不能适应对手这种不计伤亡的进攻,先是三三两两的败退,随后便是整队整屯逃跑……
董卓竭力阻止溃势,可惜大势已定,就算白起、韩信复生也无能为力。
“唉……”远眺年壮气盛的孙坚,董卓心羡慕,重重一叹,这声叹息仿佛连带岁月也一同叹出,一瞬间老去数岁。董卓环顾静待命令的诸将校,咬牙道出一个“撤”字,拨马而走。
随着董卓及其骑兵撤走,步卒再难支撑,当即崩溃,一哄而散。
董军尚有万骑,孙坚没有冒然下令全军追击,以免反胜为败,乐极生悲,只令数千骑及万余体力不亏的步卒展开追杀,自将大军缓缓向前推进,以备不测。
事实证明,孙坚高估了董卓,董卓逃回大谷关,留下万人守关,立刻北奔雒阳。
第二卷负笈进京第二百八十章长安筹划
更新时间:20118182:12:42本章字数:4397
望着关东诸侯畏惧如虎的董军士卒在自己面前抱头鼠窜,溃败如潮,孙坚心不由激奋,梁县之战,使得天下皆识孙台,此战之后呢?……
可与盖子英及肩否?
平元年黄巾暴起,由于出身较低,十年时间就在二百石至四百石县丞之位上晃荡、迈入而立之年的孙坚,迎来了奋起的机会,被相识十载的同乡朱儁招致麾下,任佐军司马一职。
孙坚卒得重用,一心立功,过于急切,被黄巾大帅波才诱而击之,身被数闯,部曲悉散,藏于草丛之才捡得一条性命。波才实乃黄巾奇才,豫州战事亦如孙坚这般,大败、大败、接着大败……直至皇甫嵩入豫州,分波才之兵,才见好转。但,逆转之势则是盖俊的到来,盖俊一破波才,再破彭脱,两战打溃气焰最盛的豫州黄巾。
孙坚从不否认自己嫉妒盖俊,他素来自负于人,深信自己才能并不比盖俊逊色半分,差的只是出身。后来两人展呈现两个极端,盖俊当年升任校尉,年末即为羽林郎将,次年升任北地太守。而他孙坚黄巾之战亦颇多功劳,又有朱儁照顾,却只得个别部司马,碌碌三载,如果不是长沙兵乱,莫说三年,六年也甭想升到两千石。
就当孙坚以为自己稍稍能够碰到盖俊的时候,天下大变,后者利用京复杂形势,捞得并州牧,成为一方诸侯,继而骠骑将军,两人间的差距反而更大了。
但他却从不曾气馁,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追上来,功夫不负有心人……
时至今日,可及否?
数千荆豫骑兵及万余步卒一直追杀到十数里外的大谷峡口,其谷内沟壑纵横,群峰削立,灌木丛生,可藏重兵,未免受到伏击,张勋、吴景略加商量,掉头而返。
当晚孙坚立营谷外,休整三日,等到民夫运来攻城战具,即刻北入峡谷,至大谷关前。关内董军将士震恐,三日来,他们每天都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彻夜难眠,士气低落到极点,但是如今见到对手,反倒不似先前那么害怕。
和孙坚预想的一战而下不同,足足攻打半月,折损上万才顺利攻克大谷关。至此,进军雒阳之路再无阻碍,大汉帝都呈现孙坚眼前。同时,大谷之战亦正式宣告结束,此战孙坚以阵亡两万五千人为代价,斩一万八千级,俘敌一万五千
克复帝都之大功就在眼前,荆豫将士士气高昂,求战之心甚坚,但孙坚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此时己方已是强弩之末,董卓军则得到半月休养生息,万一大军顿挫雒阳城下,后果不堪设想。遂再次整军制器,积蓄力量,如大谷之战前故事。
京兆尹,长安。
董卓为避关东群雄锋芒,乃至断绝朝堂内居心叵测的士人念想,强行迁都长安。长安西汉末屡遭浩劫,光武帝兴汉室,百余年犹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