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2/5页)

千匹,孙坚素知长子孙策喜马,精挑四匹战马派人送回。

孙策接手后,将四匹马分为上下三等,下等两匹分给十岁的二弟孙权,八岁的三弟孙翊,余者太小不提,等自乘,上等则予义弟周瑜。前翻孙策从其之言方能避难,后者又让出道南大宅舍之,并升堂拜母,有无通共,把好马送给周瑜,孙策是一点也不心疼。

两人解开绳索,一路驰回舒县城。他俩鲜衣怒马,容貌冠世,才入城门,立刻如磁铁一般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道男女,无不侧目,尤其是那女郎、**,眼直放光芒,恨不得直接把两人从马上拽下抱于怀,时有人大呼“周郎”、“孙郎”。

孙策、周瑜相视而笑,直驱城南,因孙策所居乃周氏别舍,两家一在道北,一在道南,两人遂于道分手。

孙策跳下马背,将马交与一名宾客,入了家门。这个宾客非来宾,客人之意,而是被豢养的门客,孙策在寿春时,经营数载,一度有门客数百,迁家至舒,散去大半,而今只剩下五六十人。

“阿兄,你回来了……”一个童子迎面走来。他正是孙策的二弟孙权,其人生得方面大耳,高鼻阔口,双目大而圆,炯炯有神,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形貌奇伟,大贵之相,孙权刚出生时孙坚便深异之,认为此子将来必定不凡。孙权今年十岁,因面相有异常人,加之身高也比同龄人高出一线,看上去要比本身年龄大个一两岁。

“嗯。”孙策伸手拍向孙权的头,后者却是嬉笑着避开。

孙策一击不,笑着摇摇头,看着这个外谦而内傲的弟弟,不由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平元年(公元84年)父亲孙坚奉朝廷之命征讨黄巾蛾贼,十岁的他于异地寿春独立撑起家门,其酸甜苦辣,不足为外人道。今,他将欲追随父亲建功立业,十岁的孙权,应该也可以撑起这个家吧?甚至比他做得更好……

想到这里,孙策神情一肃,说道:“二弟,我有些话要对你说……”

孙权不由一怔,收起笑容道:“阿兄请讲。”

“弟年虽少,却才秀明达,豫州详情,为兄已尽数告知于你……”

孙权点点头,并不插口,耐心的听着后续。

孙策面色更显凝重,接下来一字一句道:“为兄要和公瑾共赴父营,助父亲一臂之力。我走之后,这个家,就靠你了。”

孙权明而锐的双目有流彩一闪而过,道:“我一定把家照顾好,不让阿父、兄长分心。”

“阿兄相信你。”孙策欣慰地点点头,若是寻常十岁童子,乍闻此消息,早就痛哭流涕了。这次他没有再去试图拍弟弟的头,而是搭住他的左肩,用力按了按。

随后两人一同来到母亲居室,吴氏今年不过三十五岁,身形姣好,相貌奇美,目光如水,整个人散着淡淡的书卷气,让人感叹惟有这等才貌双全的女子,才能锁住“江东猛虎”孙坚的心。

当年,吴氏春时踏青出游,孙坚只匆匆看过一眼,却惊为天人,誓要娶其为妻,为了得到她,其可是煞费苦心,甚至做好了吴家敢拒绝他的聘礼,就带人强抢的念头。

孙坚时区区一郡之吏,身世也并不显赫,没有半点可以让吴家看得上的地方,但孙坚为人轻狡悍勇,郡好事少年、游侠皆乐从之。吴氏生怕家族拒婚而遭致大难,力排众议,委身于孙坚。

两人刚刚成婚不久,会稽有许昌者,类似张角,以宗教蛊惑人心,挑动反叛,聚众数万,自称皇帝,攻略郡县。孙坚骁武有名,受征,随扬州刺史、臧洪之父臧旻大破叛贼,积功拜为盐渎丞,去吏为官,算是步入正途。说来臧旻可以算作孙坚的恩主。

孙策、孙权拜过吴氏后各自端坐,连眼睛也不敢随意乱转,恪守礼仪。与性格爽朗,不拘小节的父亲相比,他们无疑更惧怕知书达理、温柔似水的母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