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4/5页)
友、太学的美男子陈嶷相当,这种人,只凭相貌,无论在何地,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只是,不知为何,他显得没甚精神,不然,必定会再为他加上几分。
两人不管相貌还是气质,实是两个极端,若非有共通之处,绝难相处。
貌丑者姓王名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王氏子弟,曾祖王龚顺帝时官至太尉,祖父王畅灵帝时官至司空,父子并为三公,一时传为山阳美谈。其父王谦亦知名,曾为何进大将军府长史,可惜早卒。王粲善作、算术,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能,加上和蔡郎蔡邕结为忘年交,堪称太学第一风云人物。
美男子姓卫名觎字仲道,河东安邑卫氏子弟。说来也巧,他是盖俊治下,河东郡功曹卫觊卫伯儒胞弟。前面有提到过,此支卫氏非汉大将军卫青一脉,本为燕人(幽州),二人曾祖卫嵩学著北地,受汉明帝所召,道卒于河东安邑,汉明帝哀其不幸,赐其子孙土地田产,卫嵩一脉遂定居安邑。卫氏家风甚严,学风亦盛,三代皆有名,遂为河东望族。卫觎自小便流露出过人的才华,和其兄卫觊并有名于河东,十五游京都,入太学,诸生无不心仰慕之。
王粲看着卫仲道歪身倚着车壁,双目无神,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笑着斥道:“仲道,你知不知道一会儿要见的,可是高阳乡侯,大名鼎鼎的儒宗蔡伯喈?嗯?”
卫仲道懒洋洋打了个哈欠,心不在焉道:“仲宣,小声点、小声点……我身子骨弱,别把我的骨头喊散架了。”
“唉——”王粲一脸无奈地道:“你什么时候才能打起精神来?”
“很累的。”卫仲道轻轻道,而后便失神地看着脚尖,对方的脚尖。
到达蔡府尚需一刻有余,王粲可不想就这么一直沉默下去,问道:“仲道,你对孙豫州此次撤军怎么看?”
卫仲道目光稍稍凝实了一些,虽然有限,注意力终归被勾回来了,道:“还能怎么看,二袁争衡原呗。不要再对他们勤王抱有任何希望了。”卫仲道停顿一下,又道:“他们日后多半要行王道了。”
即有王道,自有霸道,所谓霸道者,上尊天子,下合诸侯,讨伐不臣,董卓是也。不过他做得实在不怎么样,屡战屡败,龟缩关,难成气候。而所谓王道者,以诸侯之名,内称仁义,外并诸强,从而君临天下,取汉天子而代之。
王粲本就狭小的眼睛眯起来,几乎不见,这和他的判断不谋而合,冷哼道:“袁家世受隆恩,岂敢如此?”
卫仲道语气平淡地道:“他们有什么不敢的?任由董卓再折腾个几年,汉室必亡。”
“盖骠骑呢?”王粲又问道。他和蔡邕结为忘年交,传为京美谈,但他却不是第一个,第一个人就是他问的这位蔡邕的爱婿,骠骑将军领并州牧、美阳侯盖俊盖子英。
卫仲道目光更加凝实,缓缓摇头道:“看不透、看不透……观其行为,从出为北地长史,一直到董卓进京、率兵南下强取并州牧,一直是明果独断,勇盖天下,堪为人杰的人杰。然其后,每况愈下,予人以优柔寡断的印象。是已经满足于一方诸侯的身份吗?不对,不动声色间,三河尽入掌。三河虽富,所处敏感,非有大雄心,大毅力者不敢取之。是欲坐观关东、关西成败吗?也不对……唉,越想越头疼……”
王粲的头也疼得厉害,显然,他也想不通。
盖俊动作,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可不是褒义词,因为这意味着盖俊的战略处于混乱矛盾之……
第二卷负笈进京第三百二十一章并州朝会
更新时间:20118182:12:53本章字数:5957
第三百二十一章并州朝会
论及盖俊,马车内陷入短暂的安静,可是没过多久,王粲便忍不住再度开口道:“二袁无心社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