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5页)

韩含呛了博士生导师和教育专家,讽刺了下面的观众,尽显毒舌风范,在他内向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段子手的吐槽之心。

当然,有些话题后期肯定会被剪掉,不会在电视上播出。

“韩含真可怜,我其实挺喜欢《三重门》的。”黄思露担心道。

作为同龄人,她或许更能理解韩含,演播厅里的那些人只是自以为了解韩含。

“没事儿,这算是练,以后骂他的人会更多。”林子轩回应道,“不过你要知道,有多少人骂他,就会有多少人追捧他。”

黄思露点了点头,她估计还不太理解这句话。

这个社会发展很快,传统的价值观念面临挑战,新生事物和旧有观念之间肯定不会和谐相处,而是激烈交锋。

韩含只是恰逢其时而已。

轮到黄思露上场,她演奏了一首钢琴曲,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孩子才符合大众的心理预期,学习成绩好,多才多艺,还是班里的干部,听家长的话,不惹是生非。

她和韩含属于两类人,坐在一起对比鲜明。

黄思露和韩含没有针锋相对,俩人聊了两句,说了对彼此的印象,氛围不错。

不过这是大人的舞台,下面又是对韩含的新一轮批判。

他们拿黄思露做例子,指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韩含属于偏才,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小姑娘就算什么都不说,只是坐在哪儿,也被拿来当枪使。

等到林子轩登场,这期节目差不多快要录完了。

这是《对话》节目组的安排,他们一方面希望林子轩参加节目,一方面又担心林子轩支持韩含,破坏了这期节目的主旨。

于是,只好安排林子轩最后上场。

即便出了问题,也能把这部分剪掉,如果让林子轩一开始就登场,后期想要剪掉不太容易,这毕竟是一档六十分钟的节目。

像林子轩这样的嘉宾,他们只能是商量,不好直接告诉林子轩你就这么说。

他们只给林子轩留下大概十五分钟的时间。

林子轩心里清楚这一点,作为一名公众人物要谨言慎行,他不是韩含,已经过了年少轻狂的年纪,有公司和家庭。

面对媒体,要表现的成熟稳重。

十七岁的时候口出狂言,别人只会认为这孩子不懂事,三十四岁的时候还那么锋芒毕露,不知收敛,就很难被这个社会接纳。

华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不同,传统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不是说林子轩不会偏向韩含,而是说话要有技巧。

“十年前,我写了一篇几万字的小说,叫做《顽主》,在当时被骂的很惨,被称为痞子文学,比现在的韩含还要惨。”林子轩叙说道,“去年京城作协开了一场我的作品研讨会,大家重新审视了《顽主》,认为它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我想说的是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开放,十年前和十年后我们看待一件事物的态度或许会截然不同。”林子轩指出道,“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开放的国家应该具有包容性,应该有包容像韩含这种现象的气度,如此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开放的国家。”

“我想请在场的专家和观众不要轻易的对韩含下结论,等到十年或者二十年后再来看韩含,那时候我们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林子轩总结道,“时间是最为公正的裁判,我们只要用包容的心态等待着就好。”

林子轩没有和专家争论,和观众较劲,他觉得没有必要。

就像当初《顽主》被骂的时候他没有反驳一样,除了打嘴仗意义不大。

或许这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