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4/4页)

有贾母收留,但她年龄小,又是东府的,所以在贾母心中,她自然也比不上别的人。贾母这样,别的人自然狗眼看人低了。因此,她虽然生于绣门侯户,但她自小就深刻体会到了人世的冷暖。这也就决定了她的乖僻孤高。第七十四回,她的丫头入画被查出有私藏的银锞子,连凤姐都认为不算什么过失,入画求惜春出来说个情,但她无情地把入画撵走了。

惜春最后遁入了空门,对于丑恶的人世,她选择了逃避。但她能逃得掉吗?

关于妙玉,前文我们已经从她的神秘性这个角度作了介绍,本节主要分析她的性格特征。

一方面,象惜春一样,她孤高冷僻。贾母带着刘姥姥到她庵里吃茶,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尽管价值连城,但她因为嫌脏要丢掉,最后还是宝玉提议送给了刘姥姥。宝主叫小厮们挑水来为她洗地,她让小厮把水放在山门外不让他们进来。所以不但贾家的人都讨厌她“好高”“过洁”,连与她有故人之情的邢岫烟都说她“僧不僧,俗不俗”。

然而,“冷”是她的表象,“热”才是她的本质。她年青、美丽,有着钗、黛一样的才华,虽然身在空门,但她青春的心怎么能冷下来呢?她的“热”集中体现在她对宝玉异样的感情上。

她与宝玉的感情有三件事可以一说。一是宝玉生日的第二天,发现妙玉送来了一张粉红拜贴,上面写着六个字:槛外人妙玉肃遥祝芳辰。一个一天到晚呆在庵里的出家人,竟然知道宝玉的生日,可见她是如何关注宝玉。

二是宝玉乞梅。第五十回,大观园众诗人赛诗毕,又是宝玉落弟。李纨对宝玉说:

“……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不多久,宝玉就把梅花取来了。李纨是贾珠的未亡人,在贾家是有身份地位的,但她没有把握能从妙玉那里取一枝红梅来,而宝玉不费劲就取来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后天宝玉又去了栊翠庵,妙玉竟每人送了一枝!

三是妙玉用自己的杯子让宝玉吃茶。第四十一回,贾母领着刘姥姥一行到了妙玉的栊翠庵,众人吃茶谈话之际, 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去了。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妙玉重新烧了水,沏了茶,分别给宝钗、黛玉斟了: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一只价值连城的茶杯刘姥姥用了一次就要扔了,小厮们挑水来给她冲地连门都不让进怕把她的地弄脏了,就这样一个“过洁世同嫌”的人,竟然把自己的茶杯让宝玉吃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同样是“外冷内热”,妙玉与宝钗有着本质的不同。宝钗是天生带来的“热毒”,而妙玉是一个青春少女出自本能的企盼。她能接触到的能与她般配的男人,只有宝玉啊!贾家败落之后,妙玉沦落风尘之中。有一则材料说,后来,她与宝玉在瓜洲渡口相遇。真是: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再说芳官。她是贾家为迎接元春归省从苏州买回来的十二个女孩之一,也就是说是个戏子,身份是很下贱的。但作者对她有一份非常特殊的爱,倾注了非常深的感情。作者爱她什么呢?爱她的明媚天真,爱她的清新自然,爱她的率直任性,没有被浊世污染和扭曲。她就如路边迎风而开的一朵小花。赵姨娘因为蔷薇硝侮辱她是戏子,能和赵姨娘对打起来;宝玉过生日,中午吃饭忘了叫她,就一个人睡在床上,等人去抚慰,晚上任性喝得大醉:

芳官吃得两腮胭脂一般,眉梢眼角,添了许多丰韵。身子动弹不得,便睡在袭人身上,说:“姐姐,我心跳得很。”……(袭人)只得轻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