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3页)
当年赤壁之战,孔明和周瑜,合谋出的是同一个字。
火!
全部烧掉!
城外百姓无家可归,全部涌向城内。
可是城门不开!
两位大人怕有奸细。
正值冬季,北风猛烈,江面宽阔,波浪滔天。、
行船不易。
很多人都读过《三国演义》,或者听说过“火烧赤壁 ”的故事。
杨秀清当然也知道这个典故。
知道就要用!
可他用的不是孔明的借东风,也不是周郎的放火术,他用的是曹操的‘铁锁横江”。
他敢学曹操,是因为
因为他知道对岸没有周瑜,更没有孔明;至少现在没有。
杨秀清是正确的。
瑞元等人出兵捣毁浮桥的建议又一次被否决了。
太平军从汉阳、汉口用铁链把船只连接起来,一直通向武昌,作为浮桥,往来渡兵。
这是典型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林凤祥的先头部队一上岸,就受到了百姓的欢呼,受到了无家可归、对常大淳恨之入骨的百姓拥护。
大批人自发加入了太平军。
因为只有攻下武昌,他们才能有家可依。
清军在武昌城四周修筑的营垒、炮台都归了对手。太平军士气更加高涨,日夜围攻。
武昌彻底困住了。
杨秀清做事很仔细。
他制定的方案是水陆合围,大军断后。
陆路进攻的罗大纲占领了武昌东南的洪山,意在阻止清军增援。
水路很放心,清军几乎没有水师。
不过援军还是来了!
还是向荣,还有和春。
向荣一面上奏朝廷,请求派遣张国樑率领湖南的炮船增援,一面率和春、秦定三直奔武昌而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九1853*武汉
他们走的是旱路!
因为他们没有战船,甚至没有民船。
秦定三,湖北人,贵州定远总兵。道光三十年曾随向荣*天地会李元发起义,金田起义后,随乌尔泰*太平军,桂林之战乌尔泰战死后,重新跟随向荣作战。
向荣是已出场的清军大员中最会打仗的将领。
与太平作战次数最多的清军将领。
也是给太平军制造麻烦最多的人。
1853年,向荣61岁,是61周岁。
向荣率领的万余人援军被驻扎洪山的罗大纲死死缠住,无法靠近城池,更别说解围了。
向荣就是向荣,他还是想出了一条计策,一条可行之计。
他秘密派人进城,约巡抚常大淳出兵夹击太平军,以解武昌之围。
1853年1月10日,向荣从洪山发动进攻,接连冲破破太平军的几十座营垒,致使太平军在惊慌中乱了阵脚。向荣率部冲到武昌城下,便派人呼唤城内的守军,让他们出城夹击太平军。
向荣的计划已经成功一半了,可也就只能成功一半了。
因为向荣想错了一个方面,那就是计划再好,也要人来执行。
他想错了守城的人!
城内兵力单薄,战斗力不强,这是事实!
但更重要的事实是常大淳和双福胆小!
他们认为城内人心不稳,如果打开城门,会动摇军民的意志,就有人出城投降,对城下的呼唤置之不理。
润元和常禄等人跪请出兵,嚎啕大哭!
常大淳太过于谨慎,还是不敢出兵。
兵贵神速,稍纵即逝。这两句话他都不懂。
可罗大纲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