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5页)

��

其母知道后,唯恐绝了太史一脉,便让他到辽东避难。太史慈因老母有疾,不愿远去,其母便道:“大丈夫当留有用之身尽忠为国,岂能为母之原因,引颈受戮而弃国家于不顾?”太史慈无奈,于是嘱咐妻子好生照顾母亲,大哭而去。

孔融听说此事,赞叹太史慈乃是至孝之人,于是命人不时到太史慈家中送些生活用品,并找了两个丫环服侍太史老母,慈母开始有点害怕,以为孔融心存歹意,始终不敢在孔融跟前透露半句口风。

孔融原无此意,所以也并不为意,还延请名医为太史慈之母诊病,只是太史老夫人的病非常奇怪,孔融前前后后共请得名医十数人,这些名医看过之后,都说此病乃是绝症,不能治愈,倘若调理得当,也只能再多活几年。

孔融惋惜之余,只能不断命人送上生活用品,并告诉太史老夫人,此案早已了结,可使太史慈归家。太史老夫人开始的时候不相信,如此三年之后,太史老夫人终于被感动,于是便书信一封,使人到辽东通知太史慈此事,太史慈得信而归。刚回家不久,便听说黄巾军攻打北海城,太史老夫人便命太史慈前来相助。

丁淮听完孔融所说之后,心中便有了计较。

第二日。丁淮便按照孔融所指地路线。独自来到太史慈家中。太史慈见是丁淮到来。十分欣喜。接待甚至热情。只是不知丁淮有何事情。

丁淮先是和太史慈谈了一会当日一同大战黄巾军地情形。然后。话题一转。又谈到今后天下走势。丁淮道:“张角之乱虽平。但如今黄巾灾祸又起。方今天下已呈大乱之势。汉室将衰。只是天下百姓何其无辜。将饱受战乱流离之苦。”

太史慈不以为然道:“以慈看来。黄巾之乱必然不会长久。平乱之后。天下当会再次回到太平。”

丁淮轻轻摇了摇头。对太史慈地话表示不赞同。道:“子义此言差矣。方今天下大乱。各地群雄趁势并起。以讨伐黄巾为名。扩充军队。争夺地盘。黄巾之后。必然成为尾大不掉之势。朝廷根本无力约束。到那时。诸侯之间势必要回到东周各国之状。以大吃小。持强凌弱。互相征伐。百姓必将再遭战乱。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我等堂堂男儿。应当立志报国。拯救万民。以战止战。消除天下纷争。重归大权于朝廷。使万民远离战乱。安居乐业。方不负这七尺身躯。还望子义助我。”

太史慈虽然听得怦然心动。但有心答应。但转念一想到老母病重。只得推诿道:“并非慈不愿意报效国家。只是家母抱病多年。太史慈离家数年。未曾尽过孝道。如今方从辽东转回。为孝而不能远离老母也。”

正在这时。太史老夫人在媳妇和两个丫环地搀扶下。掀帘而入。怒喝道:“大丈夫处世。应当上报国家。下救百姓。岂能因小失大。为母宁愿明日身死。也不愿有这样一个不知大孝地儿子。”丁淮见状。连忙起身拜见太史老夫人。太史慈更是诺诺一旁。不敢再开口。唯恐其母生气。

太史老夫人道:“三年多来,老身承蒙孔太守多方照顾,无以为报,一直引以为憾。况且老身早就听说过丁大人为国平乱的功绩,今听说丁大人更有济世之心,老身甚是钦佩,可令我儿出山相助大人一臂之力。”

丁淮心下大喜,但一想,却对太史老夫人道:“此事暂且不急,丁淮曾经听舅父提到伯母的沉疾令群医束手,可有此事?”

太史老夫人点了点头,道:“老身沉疾多年,病入膏肓,正是不治之病。不过如此也好,老身一旦不在,便可使我儿再无后忧。”

丁淮道:“晚辈粗通歧黄之术,只是不知能否为伯母去此沉疾?”

太史慈大喜,忙道:“若能治愈家母病恙,太史慈当以命相换亦无不可。”

丁淮笑道:“太史孝子,名不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