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 (第4/5页)
指方向看去,只见前面一个大招牌,上面是店号什么的,很是醒目。
众人随着胡哥来到了店门前了,早已经得到信息的胡哥嫂子招呼大家去店里坐坐看看,参观一下。
也到饭点了,众人在店里参观了一下,就商量去哪里吃饭了,柴桦很惦记管和平请客的问题,特别强调必须点硬菜!
山博区的美食那可是整个鲁中地区最有名的,就是那著名的鲁菜也有山博菜的影响在里面。就比如我们大家日常的酥锅子、肴肉、豆腐箱子,这些都是山博菜的代表,都早已经走入我们寻常百姓家了。
坐在旁边这家山博菜馆里,柴桦不禁对这个山博菜感兴趣了,而这家餐馆的小老板也腆着肚子有些展扬的向众人介绍起这个山博菜来了——
俺山博人爱吃、会吃,这可是有传统的啊。早日里,俺这里有煤啊,家家户户都烧煤,随时就点火烧饭了。而且俺街里的人家在这里都有营生,每天都有活钱进账,所以买着吃就兴盛起来了。“厨师比炒瓢多”就是说俺这里能吃会吃的人太多了。
还有这里的烧炉的、挖窑的、烧炭的三业的工人们的生产环境与条件比较恶劣,琉璃炉、陶瓷炉高温熏烤,一天下来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走进酒馆恨不能穷尽囊资,在美酒佳肴中觅取慰籍。
至于下井采煤更是危机四伏,两块石头夹块肉,被人们称之为“埋了没死的人”,出井之后,酒肉佳肴饕餮如常,久而久之他们的饮食习惯养成了讲求风味,得过且过的作风。
除此之外,更有缙绅官宦,商号主佣,业主负贩及殷实子弟,经常流连各大食肆,啖肥嚼瘦之后品头论足,更加促使山博城镇内外应时套餐和风味小吃蓬勃发展。这些因素应该是山博饮食烹饪业兴盛的基础。而在这一基础之上,一辈接一辈的名师大厨不断的钻研探索,逐渐把山博菜做到了极致。
云山雾罩的一顿白话,直讲的众人都快睡觉了,可是柴桦却依然听的津津有味,他就是喜欢这些街谈巷议的东西,感觉这就是文化的本源啊。
“快上菜吧!”管和平催促小老板了,再讲下去都该午休了啊!
倏忽之间,碟子盘碗的呼啦啦都上来了,真是色香味俱佳啊,虽然店小,可是手艺一点儿也不含糊啊,厨师有水平!
因为有心事儿,所以都不喝酒,众人是敞开腮帮子大快朵颐了,不说是风卷残云吧,也是汤水不漏啊。
最后,是水饺,这山博水饺特么怎么这么好吃啊?可惜,肚子撑着了,只能打包带回了。
“老板,如此美味好菜,怎么就入不了菜系谱呢?”这是柴桦的一个疑问啊,早就听说了山博的菜有名了,可是为什么鲁菜里对山博菜系没有介绍呢?
小老板哎了一声,话匣子又打开了——
说来很悲催啊。解放后,从这里调出去了很多厨师,可是出去之后不习惯啊,都纷纷找理由回来了。而且这个时候咱张北市建设的大企业太多了,都愿意在工厂里干啊,待遇高啊,没有愿意跑外地去的。而据说当年很多省里的领导要把孩子往张北市塞,可是被当时的领导拒绝了,不准走这个后门。这算是把人彻底得罪透了,于是咱这里厨师评级,鲁菜介绍,都没有点着我们的了,没有搭理我们的了,这山博菜招牌就没有起来了。可是起来不起来的,反正我们这里的菜就是好吃,好吃就是硬道理!
“好吃就是硬道理,管他什么菜系呢!”管和平是非常赞同这句话的。
————
众人正在这里吃喝着,漫无边际的聊着侃着呢,忽然只听得隔壁那里有动静了,是音响放起来了,仔细一听,是快歌,迪斯科旋律,很振奋人心的旋律。
这是怎么了?胡哥立伟不禁站起来了,他是时刻关注着旁边大哥的店里的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