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页)

心读书,并不辞辛劳,亲自将整理、校雠这些古籍,“无一字误,以是杜门将遂其老”。虽然晚年生活窘迫, 他也不肯转卖这些藏书。但在他死后一年多,“靖康之难”发生,朝廷在战乱中丢失了大量 图书;待到南宋建立后,贺铸的孩子们都主动站出来,将大部分贺铸精心整理的珍贵藏书,无偿地捐给了国家。

后人对贺铸的评价很高。况周颐评道:“按填词以厚为要恉。苏、辛词皆极厚,然不易学,或不能得其万一,而转滋流弊,如粗率、叫嚣、澜浪之类。东山词亦极厚,学之却无流弊。信能得其神似,进而窥苏、辛堂奥,何难矣。厚之一字,关系性情。“解道江南断肠句”,方回之深于情也。企鸿轩蓄书万余卷,得力于酝酿者又可知。张叔夏作词源,于方回但许其善炼字面,讵深知方回者耶?”但是王国维的评价最为气人,他说“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赡,惜少真味”。王国维这个死老头子,我是有时喜欢有时厌。他整天没事就知道说人的不好,好像他多厉害。谁知道他是不是酒后胡言,或是羡慕别人的成就,自叹不如才出言诋毁。我也是瞎说而已,只是看不惯王国维的四处批评罢了。

贺铸的一生,似乎也恰如“一川烟草,满城飘絮,梅子黄时雨”,虽是充满仇怨,但也辉煌善良,在愁绪中,给我们展现了独特的风景。犹如那飘絮,在梅子黄时雨的季节,随风飞舞,*情思。 txt小说上传分享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的词我不喜欢。

在我看来,词,是用来抒情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婉约派的词人们将词的这一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豪放派的词人们,苏轼和辛弃疾最是著名。但是我并不讨厌苏轼,因为苏轼的词中表达的是他的旷达的人生态度,也算是一种抒情。而辛弃疾的诗,不是叹自己不能建功立业,就是讽刺宋王朝亦或是表达对宋王朝的失望。虽然用于豪放有气魄,如“醉里挑灯看剑”“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是说好听点是表达了作者什么什么的情感,直接地说,他就是在发牢骚!发几句牢骚就算了,何必写那么多词?谁不曾有牢骚?像苏轼,牢骚过后是旷达;柳永的牢骚过后是*欲才情。他们皆已看透,只有辛弃疾,依然固执,顽冥不化。虽说他的志向是收复失地,但是隆隆的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怎是他一人可以改变的?不觉得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这么说貌似有点过分,但也确实符合。

可是,幼安的《青玉案 元夕》我却甚是喜欢。这首词是辛幼安难得一见的非牢骚之作,它的艺术成就足以和柳永和晏殊等婉约派大家相媲美。更有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流传千古。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又是与女子有关!看来,古代的女子们对推动宋词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满城游人,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幼安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比作东风吹开了千棵树的花,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像是吹落了满天的星星,像雨一样落下来,使我想起了《一起来看流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不是BMW,呵呵)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如凤箫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上阕极言元宵节的热闹,展现了一片繁华。这种繁华,在当时可是很难见的。金主完颜亮入侵,宋朝早已“山河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