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2/5页)
无奈的叹口气,转过身来,拉起刘备,安慰道:“天道轮回,六欲重生,纵观古今从未有过长盛皇朝。如果你能放下这个执着的心,乱世之中,你可如鱼得水,左右缝源,它日也是大富大贵。但你若你仍为那进水的船之拼命舀水,你早晚也必葬身海底。永世不可翻身。
刘备表情十分坚决道:“不,就算粉身碎骨,备亦不会放弃。”
司马徽长叹一声,大声道:“罢了罢了,你去面见刘表,他必然会让你带兵入川,你回来之时,在南阳有一名为诸葛亮,道号卧龙,此人有经天之材,同样与你有着匡扶汉室的死心,你去找他吧。成于不成,看你们的造化了。”
刘备哭谢着长跪不起。
司马徽拂袖飘然离去。
刘备呆呆了一会,整理了一下心情,下山去村民那里问清路途,便去江陵。
半旬之后,刘备终于进了江陵。
很快,刘备就面见刘表,并且把自己在路上被伏,并且如何靠关羽保护才得走脱的事情说了出来,只不过并没有说出是蔡瑁所为。
刘表大怒,心中隐隐有些感觉,但是捕捉不到其中的关键。他下令让蔡瑁严查之事,但这事就是蔡瑁下手干的,他当然查不出什么东西,所以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经过此事,刘表召起手下文武将商议。
本来还有些犹豫的刘表,十分果断让刘备带三万士兵,准备入川。
众臣虽然反对,但刘表厉声道:“刘备遇刺,明显是有人不想他带兵出征,怎么,难道是你们其中一人所为,好让自己有机会建功立业?”
众人无语以对。
刘备出征,成为定局。
就在刘备踌躇满志,欲大展拳脚之时,官渡之战,终于迎来重大转机。
曹操处境越来越困难,一方面军粮日益短缺,荀彧想尽办法,粮草也坚持不了多久。另一方袁绍加强对后方的保护,多次让曹军机动部队搔扰未成,反损失不少。就在曹操进退两难之时,曹操以前的同窗好友许攸前来相投,并且带一个重大的消息,袁绍为了方便前线补给,特意让大将淳于琼领兵十万,屯积在离大营北侧约40里的故市与乌巢。
许攸以为袁绍不听忠言,用人有误,淳于琼眼高于顶,不堪重任,只知每日醉酒,脾气又十分暴躁,常无故鞭打士兵,造成军心焕散,士气低下。加上他只是孔武之力,不懂攻守之法,让守备变的十分松懈。在这点,是个极佳的突破口,许攸建议曹操派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断了袁绍补给,那么到时候70万大军,便不攻自破,从而赢的最后的胜利。
就为此事,曹操手下谋士激烈反对,大都数人以为许攸新投,用意不明,假如其中有诈,冒然派兵出袭,不但出动的部队会全军覆没,而且就连官渡亦无力保护,进而引之全线溃败。
但曹操独具慧眼,力排众议,捉住这个稍纵即逝、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并且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带领不多的士兵把守官渡营垒。自己则亲率五千步骑兵,冒充用袁军蒋奇旗号,衔枚缚马口,每人带一束柴草,利用夜暗不明,抄小路偷袭乌巢。然后又让曹仁、李典带领五千人马,一旦袁绍派援军上乌巢,围点打援。
由于许攸在袁绍手里得不到重用,早有投靠曹操之心,所以情报做的十分详细,乌巢哪条路线最为安全,有哪些人马把守,他都记的一清二楚,这大大方便曹操夜行军的速度。
果然如许攸所言,袁军在乌巢的守备十分松散,巡逻口号,数日来都没有变更,哨楼、巡逻队,个个无精打采,有的甚至玩忽职守,偷懒睡觉。
这种种情况,让曹操很轻易就偷进乌巢。
乌巢大寨里,***通明,粮食堆积如山,黑压压一片,就如一座座小山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