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页)
度,从西汉后期到东汉以来,社会上对侠士的评价也越来越差,东汉班固写《汉书》已经不说他们守信重义了,而说他们是“作威作惠”的奸雄,自《汉书》以后再修官史也就不再给游侠单独列传了。
所以《汉末英雄记》说袁绍交接侠士有负面评价的意思,这个高干子弟整天接触社会不安定分子,是一种危险行为。袁绍接触的侠士,王粲一共点了五个人的名字,分别是张邈(字孟绰)、何颙(字伯求)、吴子卿(应该是字子卿,但不知道他的名是什么)、许攸(字子远)、伍孚(字德瑜),王粲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奔走之友”。“奔走”是游侠的特征之一,他们这几个人不是地主家聘请来看家护院的,也不像孟尝君养的门客关键时刻才拿出来用用的,“奔走之友”们跟他们都不同,后来发生的事说明,张邈等人的主要工作是四处“奔走”,并且是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奔走”,他们的核心人物就是袁绍。
虽然做事隐秘,但也会引起有关人员的关注,尤其会引起情报系统很发达的宦官的警觉。《汉末英雄记》称,宦官头目张让对手下人说:“袁绍这小子故意抬高自己的身价,不出来替朝廷工作反倒养死士,不知道这家伙准备做什么?”党人是宦官的死敌,侠士与党人结合,谁都能看出来他们的矛头一定指向了遭受全社会唾弃的宦官们,所以张让紧张了。张让说这些话不是给袁绍或袁绍的父亲、叔父听的,而是说给自己心腹的,但这些话让袁隗知道了,这说明袁家的情报网也不容小视,虽然与宦官们苟且在一起,但他们时刻关注着宦官头子的一举一动,这么重要的绝密消息被袁隗知道了,他如何不紧张?袁隗说了重话,袁绍才不得不收敛,为了打消宦官们的疑心,袁绍主动应大将军何进的征辟出来工作。
袁绍的失败源于性格悲剧
东汉的大将军是非等寻常的职务,他的地位甚至高过了三公,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职务通常是专为外戚而设的,这个职务可以理解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目前担任这个职务的是何进——何皇后的哥哥。何进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正在四处挖人,袁绍自然是他求之不得的对象。据《三国志》记载,何进任命袁绍为大将军府里的处长(大将军掾),后又改任侍御史,后一个职务挺重要,因为它可以接受公卿奏事,并且“举劾非法”,可以直接去办案,彭绍以前县长的身份直接进入中央,而且担任了要职,随即手里有了兵权,可谓一帆风顺。
但紧接着有了何进被杀和董卓之乱,袁绍的仕途出现了变数,他无法再像父祖辈那样凭借出身高第而步步高升,最终继续承载起家族的荣耀。董卓进入洛阳后袁绍开始流亡,随后起兵,之后迅速有了自己的地盘,事业蒸蒸日上。在创业过程中,袁绍的执著和个人才干起到一定作用,而他的出身以及早年结交的一帮“侠士”从中辅佐无疑是成功的更主要因素。
但是,袁绍的事业在官渡却戛然止步,因为他遇到了另一个更厉害的人——曹操。与袁绍相比,曹操处处占下风:曹操没有袁绍长得帅,袁绍大高个儿、仪表堂堂,曹操容貌抱歉,很是自卑;袁绍出身清流名门,从小被捧惯了,走到哪里都是鲜花掌声,曹操则出身宦官家庭,当时被称为浊流,家族被社会主流所诟病,不仅从小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到手握重兵的时候还有人出来骂;曹操年轻时特别注重交朋友,虽然也交了不少朋友,但大多是自己主动交往的,曹操经常自己推销自己,像一个勤奋的营销员,但还时不时遭人白眼,许劭不愿意给他下评语,宗世林发誓一辈子不跟他做朋友,这些都是受家族之累,而袁绍完全占有这方面的有利条件,谁想见他都得排队;曹操起兵后名分很低,属于袁绍手下张邈的手下,而袁绍尽管没有为酸枣会盟做过任何贡献,但参加会盟的人仍然一致推举他为盟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