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从而能在将军面前替我们美言几句)

——芸娘从对方未完的话读出了这句潜在含义。对方送的的确是一些灵巧精致的礼物,尤其是一面装饰刺绣屏风,用上好的香檀制成,芳香溢人,用昂贵的锦云纱制成的屏障上刺绣的花朵栩栩如生,视觉上跟一般的平面刺绣不一样,充满了立体感,从远处看,真像一朵绽开枝头的花,让人忍不住伸手想摘下来,更难得是,它不但栩栩如生,还是双面绣,两面都是景致可观。据说这是南方一个叫云城的地方的特有的刺绣工艺,异常复杂,譬如说这小小的屏风上的一朵菊花,光这朵菊花,就要一个最好的绣娘日以继夜的刺绣上两个月,一层纱一层纱的刺绣,然后叠加在一起,这样才会充满立体感,这要求绣娘眼睛极好,手艺高超,聚精会神、出不得一点差错,这才能达到工艺最完美的状态,以前还是御供绣品,后来先帝因为过于奢靡耗费取消了,而这项刺绣也因为工艺繁复、需悟性极高,加之损耗绣娘身体而渐渐失传、没落,现在市面上这种刺绣品极稀少,千金难求。若不是因为这是将军府的贵人,这两位行首也舍不得如此大手笔。

芸娘表示了感谢,让王听事从她的私库——没错,芸娘是有自己的私库的,里面存满了各贵家夫人小姐送她的贵重礼物,祈云得到的那些珍罕礼物也全贡献给了她,当时祈云还大手笔的划了不少银子给她,按照祈云的说法是:既然是我的人,当然要富贵逼人,怎么能没有自己的小金库?芸娘真是哭笑不得,只是芸娘也有自己的一些打算,故而没推拒。虽然将军府内库的钱财祈云说了随她支配,但明面上她毕竟是个“外人”,太明目张胆不好,有自己的私库却是方便很多。想来祈云也是考虑到这点故而如此。后来芸娘才知道,当年在清安庙得到的银子,祈云只上交了一半,其余一半,她私吞了。

芸娘真是被吓了一跳,祈云这胆子真是太大了。真不知道该夸她胆子大还是有金钱意识,想来也是小时候的行商经历让她产生了“市侩气息”——两人私下时,芸娘如此取笑祈云,祈云说,“正是因为明目张胆才不会有人疑心。这就和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安全一个道理。我亲兵多,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多。不然人凭什么为你拼命?难道你以为我队伍的勇猛只是因为我魅力高、领导好?”

她如此实诚的话简直叫芸娘不知道说什么好。这笔钱财,当然在后面不断的攻城掠池中“合法化”,祈云的“小金库”自然也越来越可观,祈云说这是你本应得的“分利”,以后你就可以给三娘看看,我没有虐待你。

芸娘听着她故意酸溜溜的“嘲讽”三娘曾经给她大量钱银防身的事,芸娘只好无视。她用食指戳她额头,发表心中感想:“你也是个狡猾的。”

祈云甜蜜的一笑,轻轻的捉住她的手用牙齿啃啊啃,逗得芸娘一阵阵咯笑,“你应该说我聪明。”她这样说,芸娘嗔了她两眼,最后不得不承认:她的确是聪明的。胆大、聪明。

她出身小户,虽然不到锱铢必较的地步,对钱财也是颇着紧的,不然也不会在小时候跟祈云去寺庙,在捐香油钱的箱子小心翼翼的放两个铜钱,而不是为了显得豪气大方而把三娘给她的半两碎银扔进去,可是祈云出身皇家,本应是一尘不染、眼高于天——芸娘还听过皇家子弟被管事欺骗,一个鸡蛋按一两银子来算的传闻——不识阿堵物的清贵人物,竟然还知道钱财的可贵,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筹办一份价值相当的礼物回赠给行首,并表示一定会替他们美言。在两人千恩万谢中送走了他们,芸娘这才急忙的展开了秋云山的书信。

秋云山在信里替到了家里的近况:安好,毋忧,然后述说了北地的一些风土人情,再说了北地的政治、经济,人员流动情况,秋云山知道女儿聪明,富有见解,故而在这方面上述说特别详细,也说了自己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