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5页)
个方面写成的。
这3038份调查问卷通过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电话访问系统完成。具体抽样方法为:首先从上述五个城市的黄页电话号码簿中获得各城市的电话局号,然后按照各城市电话号码位数(n)与电话局号位数(m)之差(n�m),由计算机自动生成0~10n…m之间的随机数,最后由局号×10n…m+随机数即组成电话号码样本。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最后完成的3038份有效样本进行简单的分析:(1)样本的性别分布:男性样本数为1503人,占有效样本的49�5%;女性样本数为1535人,占有效样本的50�5%。(2)样本的年龄分布:19岁以下的样本数为223人,占有效样本的7�3%;20~29岁为921人,占有效样本的30�3%;30~39岁为547人,占有效样本的18�0%;40~49岁为493人,占有效样本的16�2%;50~59岁为435人,占有效样本的14�3%;60岁及以上为404人,占有效样本的13�3%;此外,另有15人拒绝回答,占样本的0�5%。(3)样本的城市分布:北京市样本数为606人,占有效样本的19�9%;上海市为604人,占有效样本的19�9%;广州市为603人,占有效样本的19�8%;武汉市为608人,占有效样本的20�0%;最后,南京市为617人,占有效样本的20�3%。
在整个电话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被访者对本次电话问卷调查非常理解,并积极给予支持与配合,从而使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这次电话问卷调查任务。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无论从性别结构还是从年龄分布上考察,本次全国五大城市的调查结果与上述五城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很高,这表明本次调查的质量比较理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电话问卷调查完成后,我们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同时,我们也对上百盘访谈录音进行了认真的整理。整理后的个案编码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字母为被访者所在城市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数字则代表被访问者的先后顺序。如“B1”,表示北京的第1号访谈者;“S5”则表示上海的第5号被访者,以此类推。
研究的第三个阶段为时近12个月(2004年7月~2005年6月),在这12个月里,我们先后举办了多次研讨会,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开始按共同拟定的纲要撰写《全球中产阶层报告》和《中国中产阶层调查》两部著作。同时,为了了解1949年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状况和中国台湾地区中产阶层的历史与现状,我们还专门邀请了有历史学背景的连连博士和来自台湾的胡正文博士撰写了附录一“1949年前的上海中产阶层”和附录二“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现在我们能够看到,通过我们近30个月的共同努力,有关中国和全球中产阶层发展与现状的叙事经纬已经编织而成,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完善和疏漏之处,但它起码为我们的解读提供了历史与现实文本。
有关本项研究的若干说明(2)
第一章中产阶层的认同及其建构
中产阶层的认同及其建构
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原来僵硬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松动,人们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迅速变化。肖文涛:《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第93页。社会的各种力量在重新分化组合之后,一个粗具规模的中产阶层崭露头角。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对这一新兴社会事物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由于这一中产阶层出现的时间尚短,国内对它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关注点也仅限于中产阶层的来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