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5页)

位越高的调查对象,越热衷于与同事和同学进行聚会(具体数据见表4…17)。而

表4…17身份认同与社交方式的交叉分析单位:% 同学聚会同事聚会都不参加1�下层3439262�中下层4943113�中中层544984�中上层645255�上层38250自认为社会上层的调查对象,对同事聚会、同学聚会的热情就不如社会中层那么高。看来,他们更多地会参加一些俱乐部或者高级社团组织的社会活动。

需要强调的是,中产阶层并不热心参与社区的交际活动在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国家还缺乏成熟的中产阶层社区,中产阶层与社区其他成员的关系以区隔为主,沟通为辅;二是社区的软硬件建设还相对比较落后,没有让中产阶层参与的活动平台。其实,社区的交往并不见得如当前中产阶层想象的那样是一种缺乏实用价值的交往。从西方国家的情况来看,在中产阶层社区所进行的社交往往也是中产阶层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来源。

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很少有中产阶层谈论非政治社团的活动或俱乐部的活动。很显然,积极参与社团的社交活动这一社交方式还没有广泛地成为中国中产阶层的交往方式。虽然从西方的情况来看,中产阶层通常是某个社团或俱乐部的会员, 这种社交方式甚至在美国已经出现了由盛而衰的情况,具体情形可参阅罗伯特·D� 普特南的《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一文。但对于中国的中产阶层而言,目前这种社会活动方式还远不具有普遍意义,尽管今后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交往可能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在圈内有较强的影响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资本的多少与个体并非无关。有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由个体的人格特征创造的。”保罗·F�怀特利:《社会资本的起源》,李惠斌、杨雪冬主编,同前引书,第53页。因此,本次研究也试图大致讨论一下个人在圈子内的影响力是否与社会资本的多少有所关联。

在调查中发现,相比于相应的非中产,无论哪一类中产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在所在社交圈中有更大的影响。数据的交叉分析显示,收入中产相对于其他中产在这个问题上更为自信;而职业中产与非职业中产在这个方面的差别相对来说是最小的(具体数据见表4…18)。这一结果与上文的相关性分析也是吻合的。在访谈中,这个问题同样有所体现。多数中产认为自己是所在社交圈各种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对自己在圈内的影响力和社交能力十分自信。

表4…18中产与非中产在社交圈中的影响力比较单位:%很强比 较 强一般不强说 不 清总计收入中产4�738�747�75�33�7100�0非中产4�027�952�311�93�9100�0消费中产7�532�547�56�36�3100�0非中产4�230�951�89�53�6100�0职业中产5�233�347�18�65�7100�0非中产3�530�853�18�83�8100�0学历中产4�334�747�78�35�1100�0非中产4�226�155�19�35�3100�0

从身份认同的主观指标来看,情况也是相同的。从下层到中上层,社交影响力呈现依次递增的规律(具体数据见表4…19)。这一规律在访谈中也有访谈对象谈及:北京的访谈对象B4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在老同学的社交圈活动中,往往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喜欢高谈阔论,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则喜欢选择沉默,前者显然在圈子里更具有影响力,所获得的社会资本也显然比后者更多。

表4…19身份认同与社交影响力的交叉分析单位:%很强比 较 强一般不强说 不 清总计1�下层3�2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