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我渴望自己的人生也有那么一个转弯——即使这么一个转弯,会出现惊涛骇浪,那也比如今这种止如死水的生活强。

于是,我捡起一块石头,狠狠地掷向江中,激起无限的涟漪……

男人的城——感悟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的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当我匆匆来到这座城,已是夜阑人静。夜色中的北方,不失粗犷、广袤、空远的况味。城中人都已入梦,唯有风在微响,我无心惊破古城的清静,便选择了一家叫“德居源”的客栈住下。第一次睡上那种叫“炕”的床。感觉暖暖的,特别多梦。我梦见了那些逐鹿中原的男人们,在冷兵器时代,烽烟四起,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灰飞烟腾,演绎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男人之歌;还有那沉甸甸的红高梁、那荒芜到苍凉幽远的黄土高坡,让我这个江南男子顿时血脉贲张,激昂不已,恨不得挥笔写就一阙再版《满江红》。醒来,*自己愚钝顽冥,不解诗词格律,空有一腔豪情,如莽汉武夫徒有一身蛮力却无用武之地。

我大概厌倦了江南,特别是杭州那种小家子的温柔,醉生梦死,挟一姬过风花雪月式的生活。况且,杭州房价贵得离谱,让我买房居住,就像搬上月亮的广寒宫般可望不可即。

我深深地爱上这个北方的城。这座城叫平遥,一座并大的古城。

一早起来,我就兴匆匆地沿着北大街,跑到平遥古城的“拱极门”,去品古“城”的味道。我对“城市”的理解是这样的:城就是城墙、城门之类的屏护式建筑,而市就是市井,“市”居住在“城”里面,人民在市井里安居乐业。我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却绝难找到一座完整意义上的城。而这一次原汁原味的平遥古城成功印证我心中对城的理解。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公元前827—728年,西周宣王姬静时,派大将尹吉甫北伐俨狁时驻兵于平遥,出于军事防御,筑素土城墙,这是最古老城墙,也是如今这古城的前身。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为砖石城墙,规模为周长6100多米,高6 …10米,墙外筑护城壕,深 、宽各1丈。城门共有6座,各城门外曾设吊桥,城墙上筑重檐歇山顶城楼;四周各有角楼一座;四面墙体,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整个城墙上共有72座观敌楼,城墙上有垛口3000个,这是按孔夫子的弟子3000、贤人72的数字修筑。可见,这个城墙还传递着十分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古城墙的青砖透射着历史凝重感,承载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我一去触摸,就感觉到那是一种“土”做的韧性、刚性的文化,与江南“水”做的文化截然不同,它粗犷、豪迈,充满雄性。我想象着历史上某一天兵临城下,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情景,士兵与居民们是如何凭藉这城墙,用血肉之躯保卫这个古城的安乐。其实,最坚固的城池是“人”的血肉之躯。

我潦潦草草地看完古城墙,就迂回古城有19世纪亚洲的“华尔街”之称的大街,现在被称作“明清街”。中国第一家经营存款及汇兑业务的票号——日升昌就在这里分娩诞生。平遥古城曾是赫赫有名的金融中心,当时,全国51家票号,山西有43家,而平遥就占22家。可见,当时晋商一度是执中国商界的牛耳(不像现在已经是浙商的天下),而单单平遥一个小县城就占了全国票号业的半壁江山。忆想当年,平遥古城,商号林立,车水马龙,财源滚滚,银窖里的银子,难以计数,时人称“装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其富庶和繁华的程度,可见一斑。那个酸叽叽、作噱头有余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