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3/4页)
暮色渐浓,丽江古城里,红红的灯笼在夜色次第亮了起来,若隐若现,水声潺潺,纳西古乐悠悠地奏起,光影音撕破了历史的时空,仿佛梦回遗忘的旧梦。
听人介绍,丽江古城原来是茶马古道、兵家必争之地,正因为如此,丽江成为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向任何人敞开着,中原文化、古纳西文化、白族文化、藏族文化还有外来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这片弹丸之地交流、融合、发展,产生了一种多元性、统一性、互补性的特殊文化形式。不设防恰恰使得古城完好地幸存下来。
丽江古城因 “家家流水饶诗意,户户垂柳赛画图”而闻名于世,无论从规模从气候从文化都符合水乡味道,这里的居民爱种花,使得这里花开四季,绿色常青,也基于此,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使其有别于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从而从众多古城镇中脱颖而出。丽江古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此它不仅是云南的、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古城有三条河流经,中河是古老的自然水系,它沿着东大街入城,西河则顺着狮子山脚流向古城集市的中心——四方街,东河在古城北边,河边绿柳垂地,翠薄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这里的建筑则有“曲、幽、窄、达”的建筑风格又富蕴民族特色,平面布局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多院等多种形式,房屋就地势而建,以两层居多,也有三层,适用且美观。
丽江古城历来许多人对之评议极高,美籍奥地利学者洛克博士醉心于纳西东巴文化,对那些稚拙古朴的东巴象形文字痴迷不已,旅居丽江长达28年之久,发表了10多种论著,为丽江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名叫顾彼德的俄国人来到这里被这里的“天堂般的景色”所深深地吸引,一住就是九年。他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写到:“丽江很少为外界所知道,是几乎被人遗忘了的中国南部古西纳王国……”其实早在700年前,元朝云南宣抚副使李京曾赞叹:“丽江雪山天下绝,积玉堆琼几千叠。”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是不辞万里遥征来到“往返难以时计”的丽江古城,写下游记中辉煌的篇章,称丽江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如今七搞八搞,丽江先在西方一夜之间热了起来。人们再次发现了古城的价值,争相来这里,一睹芳容。
一个聒噪的诗人于坚着实感动了,不禁惊呼丽江为“幸存之城”,丽江难道由此“幸存”了?
二
我选择一家宾馆安顿好,就来到丽江古城的街上,避开了人群,孤独地走着。我历来孤独,孤独只属于我这样在旅途中渴望爱并寻找爱的人。
石板铺就的路,木板铺就的桥,踩上去特有质感,仿佛踩在心阶,惊起无数感慨。这里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使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大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江南六大古镇,我走马观花式地走过一圈,对它们也毁誉不一。来到七彩云南之后,发现在这里竟然还有这么一座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古城镇,不由地产生几分新鲜感。
我走到一个街道的拐弯处,纳西古乐悠悠地吹奏,乐声缭绕,缓缓地缠绵在我四周,顿时有种身不知在何处的感慨,想不起身在现代的街市,还是走在某种马上被遗忘的文化中……
我五音不全,但起码的欣赏水平还有一点。我陶醉了,陶醉在古乐悠悠凄凄的意境,陶醉在远逝的文化中,真正参悟到了孔夫子所说的“礼失求诸于野”的要旨。这里的老房子、老礼数,老规矩、老味道,原来都是中原文化的原生态。而这种“原生态文化”已经在中原之地无法找寻,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失落……我是一个热爱传统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