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不必再受马车之苦,心情放松下来,果然一夜睡得香甜。这时的她比包夫人还着急,急急忙忙地下楼吃了早饭,自觉地跳上了马车便催快些进城,却逗得包夫人等人一阵好笑。
当马车驶进开封的一刻,车外传来的热闹嘈杂声音,使得包纨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世界。
汴梁乃北宋之都,繁华鼎盛,深具帝都风范。包纨好奇地掀起一角帘子,探头往外望去,才看到几个飘扬的鲜艳布旗,却被包夫人不着痕迹地抱了回来。马夫一点儿也不耽搁,熟门熟路地赶着车,直奔那开封府衙门而去。
城内的路比城外平坦得多,再加上兴奋莫名的心情,包纨在车内左扭右扭的就是坐不住。包夫人不停地叮嘱包纨见人要行礼,要喊三叔,无奈包纨的心总不在此,胡乱地应了几声“知道了”,包夫人见状,倒也罢了。
“吁——”车夫的一声吆喝,在包纨耳中彷如天籁,连忙问:“可是到了?”
“到了,请夫人小姐下车。”这是一个随从的声音。
包纨挣脱包夫人,一个箭步上前掀开门帘跳下车来,睁大了双眼看着这座传说中著名的衙门。只见楼阁隐隐,壮丽巍峨。两扇宏伟朱门,门外立着一个鸣冤鼓。一对白石大狮子昂首瞪眼,守护两旁。上悬一块烫金黑匾,书有“开封府”三个烫金大字,凝重中透着威严。
包纨看得出神之时,车夫早已上去与衙役打招呼,那人一听是老夫人来了,连忙三步并作两步地往内报去。几句话的功夫间,大门大开,有四个身穿红黑官服的男子迎了上来,一起向包夫人拱手行礼,为首的口称“卑职王朝等恭迎老夫人,包大人已恭候许久”,说罢在旁引路。
包夫人点了点头,拉了包纨的手往内而去。
来至一个大厅前,包纨小心翼翼地跨过门槛,一抬头,只见一个脸膛深黑,身材魁梧的中年人迎了上来,额头之中有一弯月牙,气势不怒而威。他一见包夫人,就深深地拜了下去:“三弟拜见嫂娘,嫂娘一路辛苦。”
包夫人笑道:“三弟不必多礼,这点路算得了什么。纨儿,快些拜见你三叔。”说罢便推了包纨一把。
包纨心里正激动间,被包夫人一推,慌忙上前将先前恶补过的礼节演练一遍,伶俐地说道:“纨儿拜见三叔。”
包拯抚须而笑,俯身拉起包纨低声言语,心情甚是愉悦,却又想起了什么,说道:“嫂娘,这位便是公孙先生,开封府的文胆智囊。奇思妙策,无人能出其右。”
被鼎鼎大名的包青天拉着说话,包纨心里早已美得不得了,闻声仰头一看,只见包拯身后又转出一位面容清癯的中年人来,三缕长须,气度儒雅。果然是包拯身边的师爷公孙策。
待众人与公孙策见过礼后,包拯请包夫人上座,自己拉了包纨在旁陪坐,恭敬地道:“三弟早该遣人回乡将嫂娘接来,无奈公务繁忙,耽搁许久,还望嫂娘不要见怪。”
包夫人的眼里满是慈爱,摇头笑道:“三弟此言差矣,你深得皇上器重,难免分|身不暇,嫂娘岂有不知之理。”
“嫂娘在故居持家辛劳,三弟甚是惭愧。”包拯略略低了头,又搂着包纨欣慰地道,“许久不见,纨儿竟已长了许多。”
“可不是,临走前这孩子还大病了一场,好在总算无碍。”包夫人想起当日包纨病发的模样,仍然心有余悸。
“嫂娘放心,公孙先生素有妙手之名,晚些给纨儿瞧瞧便好。”包拯知道包夫人老来得女,一向视她如珠如宝,连忙出言安慰。
包纨挨着包拯,连忙插嘴抗议:“三叔,我已没事,就不劳烦公孙伯伯了。”
三人瞧她人小鬼大的模样,不由得一起笑了起来。
公孙策笑道:“这孩子倒有点意思。”
包纨见他三人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