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部分 (第2/5页)

这里的低段修复师们,倒有三分之一的学过或者专精书画修复。而从事这一行,免不了对书法要有一些研究。

于是,听见这声赞叹之后,不少考官都站了起来,走到这人身边,凑过去看。

这一看,他们也惊讶了。

“这馆阁体相当有火候啊。”

馆阁体相当于古代的印刷体,一笔一画如同印刷而成,非常工整。在古代,它就是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沼、等大”为特点。

明代的时候它叫“台阁体”,清代才改成“馆阁体”。

它是楷书的一种,由“欧体”、“赵体”演变而来,要求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个性。所以大部分时候,它在易于阅读的同时,也免不了千篇一律的毛病。

但即使是在这样一种字体里,也不是没有大家之作。

明永乐时,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度,就写得一手好馆阁体。他的风格秀润华美、正雅圆融,于端正中隐含自己独有的个性,算得上是一时大家。他深受明成祖朱棣赏识,片纸千金,馆阁体自此开始被模仿学习,成为流行。

现在出现在他们面前的这张信笺,上面的一排排小字端正清晰,充分保留了馆阁体原有的特点。同时,它又秀逸洒脱,圆融自如。

看字观人,这笔字绝不会让人觉得书写者死板无趣,只会感受到这人强大的控制力。他的内心丰盈而强大,却把所有的一切控制在限度之内,绝不超出。

“火候的确不错……”修复师考官们安静下来,围观了一阵之后,不得不承认。

黄脸修复师皱眉:“这真的是新人写的?”

旁边一直跟他搭腔的那个三段呵呵笑了两声:“这也难说得很。新人,怎么样才叫新人?年纪轻的?一直没有考过的?”

黄脸修复师展颜笑了起来:“说得也是。”

他们身边,其他修复师面面相觑。

能写出这种字的人,会一直考不过?这也太自欺欺人了吧?

不过,如果是真正的年轻人,这手字又显得太老道了吧?

不明白,真是不明白!

修复师们回到座位上,继续批改。

一千五百多份考卷,虽然很简单,批改起来也是有点累人的,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很快,第二项考试的卷子又被送上来了。

这一次考的是“辨物”,也就是辨识各种修复材料,写出它们的名称。

这项考试比前一项难度更大。

工具这东西,差别一般都比较大。就算是尖錾、铲錾、鱼眼錾这种比较近似的工具,也在形状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但材料就不一样了。它们虽然也有固体、液体之分,固体里又有块状、颗料状、粉末状等不同的性态,但是相比较工具来说,就难分得多了。

同样是液体,可能颜色稍微变一下,就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就算颜色相同,也可能是气味有隐约的相异……总而言之,要准确地判断出来,是很困难的事情。

通常来说,大部分参加定段考试的学生,都有可能在第一项考试里拿到满分,然后在第二项里纷纷折戟沉沙。

而想要通过定段考试,九十九分的分数里必须要得到九十分,也就是说,每个项目最多只能错三项。

一共三十三种材料,全部装在一模一样的瓷瓶里,瓶子上没有标签,只能靠观察力来辨识。

考官们等了一会儿,终于有人站起来,走到殿门口,去看考场上的情况。

相比起第一场时的安静有序,第二场明显混乱了一些。

虽然同样是用观察辨识物品,把名称写到纸上交上来。但考生们的心情明显不如上一场那样平静。他们的焦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