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页)

认出来了。可书包拿回家后,每次一看见孩子的书包,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想哭,马上就哭了,一哭就是一个晚上;

在南坝中学的废墟上,一位母亲对我说,十多年来,儿女每天上学前,我都要做一件事,就是给儿女检查、整理书包,看儿女书包里的课本是否带齐,作业是否装好,尺子、圆规、铅笔是否忘了,然后帮儿女把书包背在肩上,再给她拉好书包的拉链,系好带子,这才送儿女上路。可现在,我不敢看书包,一看见书包,就会想起每天早上为儿女检查书包的情景;一看见书包,就好像见到儿女背着书包回家了,甚至有时还能听见儿女放下书包就叫妈妈的声音。每当这时,我就会搂着书包,放声大哭一场;

而有的幸存下来的孩子,对书包同样非常敏感,甚至有的还有严重的恐惧感。金花中学一个截肢后的女孩告诉我说,她不能看见书包,也不愿意再看到书包。她过去背的是个黄色书包,现在每次只要一看到黄书包,就像看到了一包炸药一样,好像随时都会把她炸掉!

是的,孩子走了,留下了一大堆书包,和守着一大堆书包的父母。于是每次面对这些书包,我总是在想,这些失去孩子肩膀的书包,今后谁来背起?那些有幸从废墟下刨出的孩子,还能像过去一样活蹦乱跳、无忧无虑地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吗?还能无牵无挂、心如止水地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语文讲数学讲历史讲政治吗?而那些已经遭受过8级地震的父母们,他们的肩膀还能“背”起孩子们留下的“书包”,继续走完自己的后半生吗?

镜头1 地震震出的问号(8)

特写5:留在断壁上的作业

在我的镜头中,最令人反省的,是废墟上的作业本。

废墟上的作业本随处可见。不管哪个个科目,哪个年级,无论是高中学生,还是初中孩子,应有尽有。有的一看就是男孩的字体,有的一看便知是女生的笔迹,有的只用了一半,有的只用了几页,有的刚刚打开,有的甚至是崭新的,可能是当天才放进书包,连名字都还来不及填写。此外,课本也俯拾皆是。如《语文》《数学》《政治》《英语》《化学》《生物学》《中国历史》《思想品德》,以及《新华字典》《英汉辞典》等。但你绝对见不到一本有关地震知识方面的书——哪怕是一本有关地震常识的小册子!

这些作业本和课本抛撒在废墟中,有的戳在钢筋上已被扯碎,有的压在房梁下已被撕破,有的挤在墙角边已没有了封面,有的卡在断壁上已缺少了页码,有的甚至已被拦腰斩成两半,然后再被无数只脚踩进尘土,变成了一团团的纸末!它们躺在废墟上,如同深秋峡谷中的残花落叶,除了偶尔有风掀起其中某一页或者某一角,再也没人翻看没人阅读没人填写,甚至连乡间拾破烂为生的人路经废墟时,也懒得弯腰捡起。

每当面对这些作业本和课本,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与困惑。因为一个现象令我非常吃惊,这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死亡的学生多数都是平时课本抱得最紧、作业完成最好、最听老师的话、最遵守课堂纪律、从不逃课的好学生!这些好学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从不迟到早退,天天背着书包按时到达校门,上课下课准时进出教室,家中有事不请假,生病发烧不耽误,甚至有的女生来了例假也不缺课。为了学“知识”,为了得高分,为了考大学,他们不仅星期天舍不得玩,下课舍不得耍,甚至宁肯少喝一口水,少上一趟厕所,也要钉在教室抓紧时间多作几道作业,多背几篇课文。但谁能想到,就是这些好学生,几乎都死在了教室里,死在了课桌下,死了座位上。因为地震来临那一刻,他们正在用功啃课本,埋头做作业!

例如,洛水中学高三有个学生,地震时正在教室埋头复习政治。那天本来他拉肚子,可以请假在家的休息,但高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