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3/4页)
身为南全真弟子,竟敢如此无礼,目无尊长道规,难道仙游几年竟致忘了教中规矩了么?”
他话音刚落,陡闻一声暴喝,紫脸矮道人身影闪动,右手犀尾疾挥而出,破空之声如厉风横扫树梢,呼呼狂啸。妙林不敢硬架,侧身一闪,刚伸手拔出腰间长剑,那紫脸矮道人却如影相随,犀尾不知何时已交左手执持,如钵右拳挟风而来,直捣妙林左肋大**。
妙林大吃一惊,心道:“这才几年不见,这厮何处学得这等怪拳?”他不敢怠慢,长剑一横,看准铁拳来路斜劈而下。
紫脸矮道士不待招式用老,右臂一曲,堪堪地让过妙林剑锋,改拳为肘,依然直捣其左肋大**;左手犀尾一抖,闪电般向妙林持剑的右手腕裹去。
妙林见势不妙,身形闪动,暴退一步,避开来招,双足刚一落地,又陡然向前跨出半步,手中长剑“咻”地一声平平递出,剑锋所指,正是对手咽喉所在。
不料紫脸矮道人侧身一闪,身体如陀螺般急旋两圈,又已欺至妙林身侧,右拳横扫,径往妙林耳后击来,左手犀尾挥处,依然是妙林持剑的右手手腕。
自紫脸矮道人出招起,已接连攻出七、八招之多,逼得妙林连连闪避,濒临险境,而所用时间,仅电光石火之一瞬,速度之快,真乃见所未见。
吕月娘手中早已暗扣“追魂针”。她几次眼光闪射,欲发针偷袭那紫脸道人,救妙林于险境之中。然那紫脸道人身形极快,使的又是贴身急打的招式,两人身体绞合一起,稍有不慎必将伤及妙林,只好注目伺机以待,心中又止不住阵阵发急,暗暗为妙林捏了一把冷汗;而心中对紫脸道人的招式也不由称赞道:“好一个矮老道,这一手‘疯魔拳’端的是炉火纯青,真真叫人大开了眼界!”
你道是这紫脸矮道人究竟何许人氏也?原来乃是巍宝山南全真之高手,位居妙字辈道长第三座的妙云是也!
五年前,妙云与师弟妙亭离开巍宝山,联袂云游天下,走青城,登华山,宣道义,较武功……后来在武当山一住三年,潜心修为道德真经,钻研王重阳、丘处机等全真派祖师爷留传的武功套路,择其精要综合糅化,很得精髓真谛,遂可补南全真派武艺之不足。下山之后,与几个中原道友一起入了红花会。一次进京行事,他们五、六个人被清廷大内高手围住,一番恶仗,他们人单势弱,只得且打且退;无奈对方人多势众,且又均为武功高手,待退至城埂脚,只剩下妙云、妙亭及其他一位弟兄。他们刚刚攀上城墙,准备往外跳时,追赶之侍卫见状恐人犯走脱,遂大呼守城卫戍兵卒放箭射杀。霎时,乱箭如蝗,铺天盖地。妙亭及那位红花会兄弟惨死于护城河中;妙云身中数箭,幸而皆非要害,冒死逃脱,遁于山东青岛崂山之上疗伤养息,也是天缘巧合,竟在崂山上结识一位隐居深山的怪癖老者。二人一见如故,论及道法,话甚投机;言及武功,且动手比试。那老者虽已年迈耄耋,然仅凭一手“疯魔拳”,迫得妙云使尽了南全真武功套路和武当山人所研功夫,亦未曾占点滴上风。那“疯魔拳”恰似天机,专门用以治服南全真武功一般。妙林不由心中大喜,便以“七星剑法”作为交换,恳求老者赐教,由此学得了这套“疯魔拳”。拳学到手,伤势已全愈,妙云本想再寻红花会,孰料红花会因京都举事败露,兄弟或遇难以身殉国,或逃亡星散,遍寻齐鲁赵燕之地无着,他只得南下返归。
千里迢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归心似箭,总算回到大理,他又径往点苍山三阳峰砚雪宫拜望玉虚真人,打算在宫内小歇数日停足养息后便折回蒙化巍宝山去。岂料在砚雪宫中遇上正在此苦等他回来的小师弟妙华。妙华见三师兄风尘仆仆回来,泣不成声,抱头痛诉南全真派的遭遇。妙云有如五雷轰顶,五内俱焚!妙亭之仇尚未报,他本已愧疚难当,眼看七位妙字辈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