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5页)

生植物成妖,难怪骨骼清奇,落笔有韵!

三个学生被先生点名,一脸恭谨的立在原位,静等杨南发言,杨南举起手中三张卷子,温然笑道:“我命你们练天、地、人、法、心五字,乃是要令你们明白天人共谐之道,初习文字,字丑无妨,但若不明其中道理,纵然将字写得花团锦簇,也是一无是处。”

三个小妖本以为会让先生夸奖,哪知杨南却隐隐有批评之意,圆脸的祝童当即疑声道:“先生,习字如何能天人和谐?”

杨南温然笑道:“问得好!所谓字如其人,习字之始,如婴儿坠地,尔等心若白纸,如何着墨、如何运笔,便像是如何做人一般,你们所写出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心中的品格、性情、操守、风度,境界越高,字中隐藏的韵味越足,到得后来,便会形成独有的字体,可谓独一无二。”

长相俊朗的风师轻轻点头,目中露出赞同之色,小手微拍的道:“先生所言,发人省醒,恐怕这独一无二的字体也要分独一无二的好字和坏字吧!”

杨南见这三个小妖勤奋好学、极是聪明,不禁笑道:“不错,习字心思杂乱、不求精进,便如做人混乱颠倒、不思上进,日后天长日久,字自然是独一无二的坏字,人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废人,所以,起步之初,便要端正态度、力求精进,日后循序见进,终有大成之日。”

杨南一番教导,堂下学生立时恭声道:“弟子谨遵先生教诲。”

杨南呵呵一笑,随即开始讲起了九洲文字的创造故事,对于十来岁的孩童来说,大搬教条,不如婉转教育,杨南将九洲文字的种种传说、先辈圣贤的种种事迹一一说来,倒也令满堂学子听得如痴如醉,无形之中,也令他们对学业的态度越发认真起来。

一月授字,一月读文,一月习画,每七天之内,必有一天领着满堂学子出去游玩,或是作歌、或是作画、或是什么也不做,杨南这自由散漫的教授方法,初时虽有人暗暗非议,但后来却见到七百学子如同脱胎换骨般、渐渐有了儒门学子的气象,便无人再敢有异议。

仙树庄的日子,于是一天天便这样过了下来,杨南好像真正成了一个乡间儒师,妙源也成了一个称职的杨家娘子,两人便如世间所有的凡人一般,日升而起,日落而息,就连赖哈也不用打坐修炼,整日与乡间老者谈天说地,五鬼更是与大小学子混得厮熟。

杨家渐渐融入当地人生活之中,杨南所过之处,庄中百姓俱都亲切称他为‘杨先生’,这个海外归来的教书先生,已然成了所有人心目中最有学识的人。

杨家在仙树庄呆了不过三年时节,每一个提到杨南那温和谦逊的为人、无所不知的学识,无不竖起拇指暗暗称赞。

杨府之中,堆满了各家父母送来的茶叶、果品、土产、丝竹,果得府这一地界叫得出名头的物件,杨南宅中皆可寻到。

竹、枫、松三个妖与十多个来此求学的妖精们一样,见杨南并未识破他们的本来面目,于是也安心学习人族礼仪、经典,妖精或混于人群之中,或隐居山麓之下,与杨南也略有来往。

三年后,杨南已将课文传到了诗篇,经义传到了儒经上卷,这已是正式官学中童生才学的内容,按理说,他这树人书院不过是一间启蒙乡学,三年期满,年过十四的学子便应该上府城官学求教,杨南教了诗篇、儒经,便有将蒙学化为成学的迹象。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学堂之上,杨南长衣儒巾,眉目隐带一丝风霜,似乎数年过去,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点点痕迹,他合卷凝望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