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3/4页)

字好比做人行事,着急是没用的,面对难处,更应该从容以对。”

淑宁点头受教,然后当着他的面又把那几个字写了十来遍,直到蔡先生点头表示满意了,才放下了笔。

蔡先生到了房山别院后,渐渐觉得日子好过,衣食无忧不说,每日只需下午上两个时辰的课,其余时间都由自己支配。这里青山绿水,又是大好春光,蔡先生便在闲暇时出外走走,无意中发现花园后山的另一面山腰处,有一个小寺院,连两个小沙弥在内通共不到十个人,那主持却是个名不经传的得道高僧,偶尔与之下下棋、谈谈天、听听经文,蔡先生得益甚多,渐渐地也去了些贪恋俗名的心思,整个人平和多了,仿佛又回复到初入伯爵府任教时的蔡芝林,连带地书画琴艺的境界都有所提升。

蔡先生发现了自己的变化后,便知从前是钻了牛角尖。许多事也看开了,加上淑宁虽然天资比不上他原本一直看重地婉宁,却也不是朽木。人也勤勉,待自己十分尊重。便安心留下来过这悠闲的日子。张保、端宁与苏先生等人也渐渐觉得他是个可以结交的人,闲暇时常请他去喝茶谈天。

闲话少提。话说今日上课地内容本不是书法,而是画艺。蔡先生要教淑宁画鱼。他先是在纸上画了四条不同形态的鱼,然后又一笔一笔地慢慢画了一遍,一边画还一边讲解笔法。这才让淑宁照着画。他道:“这只是基本形态罢了,先学这些,明日再学四种,等你把基础学会了,再谈其他。要画好鱼地灵动之姿,光是临慕是不够的,要去看活鱼,这里四周都是水,水里有鱼。你休息时便去看那鱼的动作,必会有所收益。”

淑宁应了,便开始照着那四条鱼的样子画。蔡先生在一旁不时地指点一二。不知过了多久,却突然闻得“噔噔噔”的脚步声。淑宁抬起头来一看。却是贤宁从凌波台那边冲过来了。他一看到姐姐朝自己瞪眼,连忙道:“我已经写好五十个大字了。姐姐不信问杨先生!”

淑宁望过凌波台,果然那位新请来教导贤宁与小宝地杨先生无可奈何地点点头,小宝则是不服气地撇撇嘴,继续埋头写他的那份。

淑宁知道杨先生曾与两个弟弟约好,每写完五十个整齐的大字,就放他们去玩两刻钟,这也是为了督促两个顽皮鬼静下心来好好学习而采取的无奈法子。不过就目前看来,收效不错,起码两只皮猴的字已经有模有样了。

贤宁见姐姐点头,忙欢呼一声,向前跑两步,又回头不好意思地向蔡先生行了个礼,这才飞奔而去。他穿过临渊阁往树林方向走,丫环雨歌半路跟了上去,又有两个十五六岁的小厮走到林子边的石头上坐着,以备万一。

贤宁最近迷上了树林子里的小鸟,早有心要叫人帮他抓上十只八只来玩,但父母兄长听了姐姐的话,都不肯答应,只许他在林子里玩,但一定要有人跟着,而且不能爬树。不过除此之外就没别地限制了,所以贤宁很开心地在在每次两刻钟的休息时间内跑到树林里追小鸟、抓蛐蛐、挖虫子,越发滚成了个泥猴。佟氏本来很有意见,但淑宁却觉得,小孩子应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放养”,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快快乐乐地享受童年。

淑宁又低头画了几条鱼,又听到了脚步声。这次是轮到小宝了,他傻笑着向姐姐与蔡先生行了礼,也跑到树林子里去了,然后淑宁就听到两个男孩子在那里大呼小叫。她好笑地望向凌波台,只见那杨先生点起一支计时地香,拎起一本《孟子》,摇头晃脑地背书去了。

这位杨先生,名唤杨墨,字静存,本是附近镇上的秀才,出身寒门,一向是靠教几个小学生糊口地。自从官府出面起了蒙学,他就失业了,为了准备今秋科考,经人介绍来这里教两个孩子汉文。同样是一天两个时辰,其余时间自行支配,虽然报酬不算高,但他本人最看重地,是可以自由进出主人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