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地瓜藤、折耳根 (第1/2页)
第一天的收获除去吃一部分,剩下的肉两家平分。 本来小满爷说他家不要。 能得来这些肉是江枝的主意,他家就出小满一个劳力,还是全家跟着吃,早就吃过量了,不能再占便宜。 江枝却道:“既然长庚伯已经说过以后什么事都听我的,现在分肉也得听,等熬过这难关再讲以后的事。”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小满爷爷奶奶不是偷懒耍滑头不做事。 两人年纪大了,要在这陡峭的山地上走来走去很危险,而且家里有病人有孩子需要两人照顾。 徐大柱没有患褥疮,也是因为半个时辰就要翻身的原因。 另外小满也很懂事,总是抢着干活,这一点让江枝很满意。 讲规矩是好事,但太过计较就不好了,大家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分了一半肉带回来,零零碎碎的五六坨,也就三四斤的样子。 说实话,野货并不好吃,就好像野菜一样,都是现代已经吃饱饭的人,为了那点新鲜感才倒腾的说词。 若是野鸡野猪肉好吃,农学家们何必辛苦培育优良品种。 饿着肚子没油水,天天野菜充饥时,一张脸都吃成菜色,才不会说美味。 野鸡野兔更不会为满足人类口感,就长出一身肥瘦相间的肉。 肉质没有脂肪,如果没有大量油和调料就没法红烧,炖着吃又非常柴。 这当然也怪江枝曾经去过号称没有一只兔子能离开的四川,才能这样挑剔口味。 对徐二瑞他们来说,这些野味就是难得的肉食,是能救命的口粮。 江枝准备将这些肉做成熏肉,以后做肉干应急。 当晚,烧缺一间房,一家三口又凑合着挤一间。 巧云和江枝睡炕,徐二瑞抱了干草睡地上。 年轻就是好,吃饱喝足倒下就睡,两人很快就响起鼾声,江枝却反复睡不着。 白天大家都没有提山下村里,可那两具尸体就这样摆着暴尸荒野,不能入土为安,总感觉过意不去。 “唉!你们成了冤魂野鬼,可要找准仇家下手,我们有心帮你,奈何现在乱世不允许,只能以后给你们收敛骨头时,多烧些元宝纸钱。” 江枝不能为两具尸体让山上两家人陷入危险,又为那些冤魂叫屈,在心里念叨一阵,终究还是睡过去。 第二天一早,吃过饭,小满就来找徐二瑞去捡肉,江枝再三叮嘱两人不能下山,更不能进火场。 这些话小满爷也对小满叮嘱过,江枝得到保证这才放他们走。 两个男孩子出门寻找食物,江枝也准备出发。 虽然开荒修房都很急,但她还需要再找一些其他能吃的东西,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才有心情搞基建。 这处山脉连绵几个山峰,被村里人习惯叫五峰山。 山上除去风化的石崖,多为黄土加砾石,土壤贫瘠,所以是耐旱耐贫瘠的青冈树为主,间杂一些灌木杂树。 遇上少有的缺雨长冬,到现在还是一片枯败的荒凉。 没有什么人参灵芝可以捡,也没有野菜能挖。 但山峰间有山涧小溪,还有一些冲积出来小淤地,比起植被单调的山林,靠水的植物就更多样性。 之前江枝从小满爷那里对这片山有了大致了解,于是先是找到干涸大半的水沟,再沿水边向山里走。 这里以前偶有人出没,尚有一条小路可行。 水沟两边的山崖刚开始还是枯草,渐渐的石壁上多了一些绿色。 那是攀附在石头上的匍匐藤蔓,卵圆对生的叶片稀疏分布在地藤两侧,干干的伸展出来。 江枝随口就叫出它的名字:地瓜藤,也叫地蜈蚣或者遍地金。 换成草药名字又叫地枇杷。 这种植物在大西南一带区域是最普通的地蔓植物。 生长于疏林,沟边和旷野草丛,四季常绿,4-6月开花,6-9月结果。 成熟的果实半埋在土里像一个个枇杷,棕红和暗红色,甜香诱人,掰开里面全是籽,也是山里孩子最喜欢的零食。 每年暑假最热的时候,江枝都会到山里去摘地瓜果。 地瓜藤除去可以当零食水果,也是冬天主妇们上山砍烧柴的目标。 拿刀砍断主藤,反方向一拽,就是一个藤网,挽成一个个小捆子,晒干很是好烧。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国人的心中,每一种植物的存在总有不一样用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