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部分 (第3/5页)
百万的百姓颠沛流离、举家远迁,实在是一件很不地道甚至说很不人道的事情,但赵兴却完全不这么认为。
历史上的关中地区,在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以前,是仅次于洛阳地区的人口稠密之地。这一世赵兴的出现让董卓彻底没有了祸乱洛阳和长安的机会,加之赵兴在并州时期极力防抗瘟疫,确保了关中地区的安宁稳定,所以这些年来关中的人口急剧膨胀,已经到了有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基数。
关中如此多的人口,而且还在急速增加之中,若是不想办法迁移一些到其他地方,未来势必会发生粮食危机或者环境恶化等问题。
愿意迁移的关中百姓,大多数都是没有多少家业和田产的穷苦人家,赵兴费尽心机给大家安排这么一个去处,虽然冬天里可能有些寒冷,却真心不是想坑害了大家。东北那圪垯,有的是露天大煤矿,到了冬天让大家烧炕取暖不就成了?
赵兴现在一点对没有对自己忽悠关中百姓前往东北而感到内疚,他还是觉得迁往东北地区的人口不够多,要想实现东北大发展的目标,少不得还需要个十来年的光阴。
第十七卷翻云覆雨
第八零一章咱给徒弟壮声威
海风徐徐,碧空万里如洗。
几艘方头阔尾的大船,高扬白色的风帆,在东南风的推送下正从南面游弋而来,看那桅杆顶上悬挂的旗帜,便可以知道这几艘大船正是晋国水师的运输船。
伫立于上层甲板之上的赵振邦,将手中的双筒望远镜递给身边的诸葛瑾,尊敬地说道:“先生,远处便是泉州水师城了,再有两个时辰,船队就可以进港靠码头。这一路摇晃起伏,倒是劳累先生跟着一起吃苦了!”
诸葛瑾已经从当初有家难归的窘迫之中走了出来,对于此行的目的地倒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当他得知混在自己府中近一年,手脚勤快、脑子灵活的“小管家”居然是赵兴长子时,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沮丧。
赵振邦说的明白,袁术本非良主,加之诸葛瑾又跟赵振邦莫名其妙地成了“主仆”,若是诸葛瑾返回寿春,不仅会被袁氏忌惮,说不定日后还会寻个机会加害。既然返回扬州要受制于人,而跟着赵振邦前往东北却可以大有作为,诸葛瑾自然不会固执到放着一展胸中才会的大好机会而不顾,死心塌地返回寿春继续受那袁术驱使。
第250卷 第1993节:强盛还需后来人 (28)
张辽把话说的明白,若是诸葛瑾的家人出了问题,日后他一定拿袁家人开刀。这句话可是当着世人的面撂出来的,相当于给诸葛瑾的家人加了一道护身符,袁术就是再糊涂,他也不至于为了泄愤而将自己家人的生路给彻底断绝。反倒是袁耀,虽然知道诸葛瑾如今已经投入敌营,但念着以往诸葛瑾全力帮助自己的旧情,时不时地前去诸葛府上探视慰问一番。
袁耀如此行事,倒是令张辽感到有些意外,也为自己留了一条可以善终的后路。
对于赵振邦口中所说的双筒“千里眼”,诸葛瑾也是好奇的紧,他按照赵振邦的指点,将望远镜举在眼前,透过纯净的水晶镜片向远处眺望,果然看清了那些耸立在海中小岛之上的花草树木,就仿佛是近在眼前。
“此物果然神奇,虽然不能真的看到千里之外,却也能够将几十里外的景物拉至眼前!”诸葛瑾口中啧啧称奇,爱不释手地拿着望远镜向四处眺望。
赵振邦只是笑着点头,并未向诸葛瑾显摆这架望远镜的来历。
若是赵振邦告诉诸葛瑾,就这么个小小地玩意,造价高达十万两白银,而且必须是护国军内部军级以上将领和军师才能配备的高级货,只怕要让诸葛瑾大吃一惊,说不定手中一哆嗦,直接将望远镜失手掉落海里。
这架望远镜是赵兴对于儿子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