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价格 (第1/2页)
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贾家命犯太岁,秦淮茹没了工资,棒梗要转学,这就已经够倒霉了,紧接着一个文件,更是直接影响了贾家的生活,或者说这个文件影响了所有城镇人口。 出台了一个文件 那就是调整物价,保障最广大农民的利益,实现藏粮于民,而不能和原来一样,只重视城市,只重视工业,甚至说就是保护已经右转的资本。也为未来的三五做准备。 怎么回事儿呢,一开始粮价没有问题,但是到了三年期间,粮食欠收,波动极其离谱。到了61年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国家逐步提高粮食统购价格,而农村的统销价格是随着统购价格同步上涨的,可是城镇的粮价没变,这么一来,就出现了城镇购买粮食,比农村还要便宜的极度不合理的情况,而且是越是粮食产区,粮价越高。 这里我再辟个谣,关于人口的。说困难时期非正常减少三千万。 第一个,59年之前,户籍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人已经死了,但是没有销户的情况,这个数据约为750万。第二个,59年之前由于工业发展,我们出现了一次农业人口向城镇迁移的高潮,这里面有很多人,在城市办理了新户口,但是并没有注销农村户口,属于吃空饷,虚报人口,约1200万。由于这两个原因,到59年,我们应该核销的户口,接近两千万。这些虚假人口在64年被核销。 第三个,由于60到63年的城镇人口精简,大批城镇人口又一次向农村迁移,这里面再一次出现了漏报,既在城镇把户口注销了,但是又没有在农村登记,成了没有户籍地人,也就是在统计学上被死亡了。这一过程产生了接近一千五百万人的漏报。这三个数据加起来,在统计学上,就减少了三千五百万人,另外还有59年之前的漏报,以及,60年之后的吃空饷,整合之后,产生了两千六百万人的非正常减少。也就是说,这三千万人口的减少,其实就是统计学上的减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但是这个数据在传播过程中,被有心人士故意歪曲,真是其心可诛。孙教授团队调查了600多个县的资料,进行了一个估算,说,营养性死亡人数应该低于250万,这其中包括合并其他疾病死亡,比如说,某个人生病了,如果营养充足,医疗资源足够,他死不了,但是这种情况下,营养不够,没法获得治疗,只能死去。纯粹的完全饥饿性死亡,也就是饿死,只占极少的一部分。 低于当时世界平均水平,更比历史水平不知道低到哪里去了。这已经是一场伟大的胜利了,至于那些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我就更不想说啥了,这句话说的不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是经济,工业,和秩序的混乱。利用这个说法来抨击我D,纯粹就是吃饱了撑得,要是换成光头,能加个0你信不信。 张教授在15年的一篇论文里,引用了孙教授的数据,并且提出,粮食统购统销,定量分配,以及大食堂制度,为保证人民的生存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在很多公知文和年代文里,被人诟病的,甚至是直接谩骂的大食堂制度,是保证这一次大饥荒,死亡人数比较低的最直接手段。 也许是学生们都放寒假了,或者上班族放年假了,最近读者多了一点,骂我的也多了,说我洗地的也多了,能看到这里的,应该都是能接受我的一些观点的,给大家说一声,解释一下,我会在他们的评论区,给个路标,爱看不看。也给各位支持我的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真相,以及喷人的弹药。尤其是三明治,不要再别人的书里艾特我了,他们不懂,乱科普,你直接喷啊,艾特我算什么,来的全是骂我的,一个个的都挂着作者标,都直接上大号的,不带隐藏的。你帮我推书,我很高兴,但是我也不想挨骂啊。原本这两张的辟谣,应该算是额外的,但是现在时间太紧了,就放进正文里了,凑凑数,等春节忙完了,我再还账,感谢大家理解。 这一次调整的就是物价,各种物价,首先就是提高城镇粮食供应价格,以达到和农村价格齐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