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 (第4/5页)

,怎么可能心服口服,怎么可能甘心暗淡退出?

不,他们要反抗。

他们推举冯涛,以冯涛为首,搅动整个诗坛,想推翻钱浩的“统治”。

冯涛不是蛮干,有自己的计划。

他先让众人拉拢熟识之人,即使不站在他们这边,也不能为钱浩摇旗呐喊。

其次,他挑拨那些不甘“臣服”的人,鼓动他们各立山头,破灭钱浩的计划。

最后,他更是上访某些部门,拜访某些人物。

可惜的很啊!

他不是没有心智,相反,他的心智情商都很高。奈何一开始,他就小瞧钱浩,让钱浩完成布局。

譬如诗坛中底层,在钱浩诗词以及词话与格律的影响之下,早就已经认同钱浩诗坛领袖的身份。

如此,冯涛便没有了群众基础。

除此之外,钱浩的名单也很讲究,剔除的都是私德不好的。而像寒江,尽管和他不对付,但私德无亏,他也就没有因私废公。

这样公私分明,大家都很信服。换句话说,冯涛的拉拢计划破产了。

毕竟,他拉拢寒江都没成功,更何况其他人呢?

至于冯涛拜访的人,这是钱浩最担心的,毕竟盛世文坛领袖都少不了官方支持。可是,他最担心的,居然最轻描淡写的揭过去。

那种平静,就好像他在体制内也有人。

就因为这情况,诗坛隐隐不服者,一下子不再发牢骚了。

冯涛等人的反击,很快就被镇压。倒不是钱浩刻意为之,而是在诗坛新秀们的支持下,将其顺带镇压了。

这些新秀,起初还有不服钱浩的。但随着钱浩作品的出现,他们就彻底心悦诚服了。

那些好作品,他们哪里还会不服?

这个时候,钱浩已经在徽州,眼看整治初步完成,便准备放一放。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钱浩也知道,自己逼的太紧,肯定会物极必反。比如现在,他才初步整合诗坛,假如继续深入整合,肯定会引起哗变。

就像隋炀帝,本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结果“工作”太努力,把整个国家弄没了。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他觉得可以放一放,冯涛等人却不愿意罢休。倒也是了,他们已经身败名裂,哪里还有什么顾忌?

他们心里仇恨,宁愿玉石俱焚,也不愿黯然退场。

就像纣王,宁肯举火**,也不愿见辱于武王。两者性质不同,但决绝类似。

冯涛便是这么做的,主动联系吴学光,信誓旦旦的说:

“吴主席,钱浩如草莽英雄,岂服王化?诗坛、武侠、青春文学如诸侯,已被他侵吞,焉知下一个不是文坛?”

吴学光早有这担忧,冯涛一点破,他立刻就惊觉。

钱浩的举措看似凌乱,可仔细一想,似乎真的蕴含计划。除此之外,钱浩这人对文坛也不感冒,去年就和文坛骂过一阵。

纳兰轩诺与文坛的恩怨,不就和那家伙有关?

想起过往种种,吴学光也不由脸色微沉,心里产生一丝焦急。

如果是以前,哪怕钱浩成了网文之王,他也是一点也不在意的。可现在,想到钱浩的身份,他的心里就一阵烦躁。

“我知道了,冯涛,这事你应该向刁主席反应。”

尽管有些担忧,但他没有当出头鸟,反倒隐晦示意冯涛找燕京作协主席,也就是刁仁刁主席。

枪打出头鸟,他不傻,才不会被人当枪使。

当然,钱浩他还是会对付的。在他看来,他和钱浩没有和解的可能,又怎么可能任钱浩壮大?

只是这种事,他怎么能不拖人下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