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2/5页)

注视着叶青;陆明的语气不由慎肃起来:“解元公意欲要哪一块?既问县里买地;那肯定是官地。”

“价值三十万两的官地;城东那块整地你想也别想;别的好地都相对分割;但也算是成片的三倍价;可卖给你六千亩;合上你家七千亩;总有着一万三千亩。”

顿了顿;陆明的目光有些意味深长:“却是越过了万亩红线;贵家红宅家格怕是要提升了”

就知道你会这样说

叶青心中微微一晒;毫不意外。

万亩是什么概念?

单论一年亩息;这世道法于涉天气、地气;使田亩作物效益、质量都得提升;可就单纯产量而言远不如前世机耕、肥料、杂交;休养轮耕。

一亩良田平均能有4石大米就不错了;也就是40斗;或者说400斤;官方合价是4两银子。

“万亩;就是四万两银子。”

但叶青不可能一个人种万亩;还是要租出去;五五收租;折二万两银子;或许还多些;因可以去外县兑钱;操作打点与人工消耗;能有个二万二千两。

这点钱不算多;要二十五年才能回本;回报率低得让人发指;却抵不过在普遍的风调雨顺情形下;无需担忧工匠衰退;商业风波;种种税费与明暗打点;这是子孙流传的资源泉流;挺过二十五年;一代人时间;就夯实了基业。

这相当于是长线基础投资;大成本大回报不足为奇;更值得看重的是人口;万亩田需要上千成年男丁耕种;按中口之家;一户五口两男丁来算;就是五百多农户;三千人口;再以此基础;几乎能支撑起一倍的人口。

“万亩;就是将六千人。”这实际上就突破了了五千口的家格。

而叶家本来就有三千亩地;族人与家生子合计三千人;已算是深厚的红宅世家;在这基础上再增六千;相当于再造两个叶家;就意味着有极大空缺、选择、实践机会等着叶家这代人;必能锻炼出许多精英;吸引许多外来人才;而成为中兴的一代。

对于家格来说;相对浮在外表的利润;人的附集才是质的突变

事实上;若非乱世弓马勋业;大多数郡望世家都是自这万亩突变开启;无论陆明还是叶青都饱读史书;对此都很清楚;侥幸想着欺骗、误导;都是不可能。

叶青也不屑为此

这思量的片刻;就有婢女上来换了茶水;姿态柔顺而美丽;却没有引得两人留意半分。

陆明也不急着催促;慢慢端起喝了一口;神情似笑非笑;饶有兴致注视着思索中的叶青;等待他的回答。

所幸他没等多久。

“明府大人;后学从无意欺瞒;要的就是突破这万亩。”叶青正色望向陆明;看出他没有生气;也不敢拿捏什么;直接揭露谜底:“但要的不是良田;而是我家北处南廉山五里内的万亩贫田。”

“等等……解元不会以为;这万亩能转化成良田吧?”陆明神情微变;放下茶杯;目光看着叶青。

想了想;出于某种考量;陆明还是好意解释:“这可不是寻常开辟山田;县志玉牒也供秀才以上查阅;当知五百年来;眼红这块小平原;不信邪的不少;但买下这万亩贫田改造;熟耕、水利、道法……最后所有尝试都是失败;方得这恶地之名;气有正邪;地有善恶;只要地下灵脉不移;什么尝试都是白费;反面消耗了家族元气。”

“多谢大人提醒;可我这不是种田……我自是很清楚;这南廉山五里内的万亩贫田;五百年内不知有多少人试着改善;结果都失败了;我何德何能;能使之变成良田?”

“但是您也知道;我家酿酒原材料是山薯;虽不花一文;但山里哪有这样多野山薯可挖?”

“种在平原上;加以照料;亩产量可增三倍;南廉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