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部分 (第2/5页)

利扩张。”

“虚州;郡县分治;这使得无法通过州级扩张;局限在郡内;又各有背景;各有根基;相互倾戈;故无人能出郡达州;有天然压抑豪强之力。”

“若是再扩大些县令权柄;使军政一体;县里纵有些兵权来围剿匪害;又能怎么样呢?”

“太守权柄太重;让县令再给些牵掣就是;再把郡级军队收归朝廷;此进一步大小相制;此法就近于完善;汉朝全国郡有l10个;全国l100县;谁能成朝廷心腹之患?”

江晨是武将;不说话;纪才竹听完;许久;他说着:“可是下土演化;豪强渐出;你说虚州实郡县有天然压制豪强之力;何至于此?”

吕尚静听了一笑;说:“豪强渐出此是天理;任何一朝都避免不了;而纵观二汉;从无地方祸于中央;何也;此制之效。”

“再说;豪强能起者;在乎举贤良举孝廉;豪强通过此法;才渐渐超出郡县;这是由于下土没有印刷术;经书只有在富庶子弟家庭才有;故才成了气候

“这叫州郡不行;而行于推举。”

“可是主公只要造纸;印刷;使经书普于天下;又建立科举;使得天下寒门尽得出身之阶——那豪强还有何法出得郡县?”

“此二法一出;朝廷控制空前加强;可所谓万古之法。”

纪才竹不得不承认;这话有理;只是想了想;又幽幽说:“此法甚善;虚州实郡县;就是削藩;可是天下百郡;千头万绪;事大役艰;怎么能一一治理;再说远在万里之外;朝廷只怕难以入手……”

下面的话难出口;打住了。

“所以说你还要多读下主公的章程。”对这种少许竞争意识;吕尚静是莞尔一笑:“州(省)郡县制;封疆大吏;一路诸侯;朝廷岂有不惊惧之理。”

“为了防微杜渐;总督必事事唯唯诺诺于朝廷;而太守必事事唯唯诺诺于总督;县令必事事唯唯诺于太守。”

“且为分割各级长官事权;多设官职;故官员泛滥;国家负担沉重;又事事请示上级;故结构迟缓;无法问责;长此以往;官员只是应诺米虫;坐食俸禄罢了。”

“不作有功;办事有罪;此是必得之疾。”

“何也;此是州省之重;故朝廷不得不抓权;不得不分割;不得不泛滥;不得不迟缓。”

“而现在虚州实郡县;区区郡县纵是放权;又能患疾于朝廷?朝廷又何必事无巨细过问呢?”

“所以这治理百郡的难题根本不存在——无需事事问政;又何来政务繁重;又或不切实际——只需对太守县令之政绩;一年一考;三年一评罢了。”

“而州刺吏;不使之成行政之官;仅仅监察郡县、推荐人才、兴修水利就可;日后实行科举制;只管负责郡县科举;使科举脱离地方影响就是了。”

吕尚静说罢就是一笑;纪才竹顿时涨红了脸;他习惯于大蔡宵旰勤政、孜孜求治、夙夜不倦;巨细过问;却不想这本身是弊政;一时思考转不过来。

叶青听到这里;大笑:“说到这里;就大体成形了;甚善。”

吕尚静躬身说着:“不敢主公夸奖;都是主公英明神武;高屋建瓴;臣才得一二浅见。”

“最善的是;汉制原本就是这样;无需变法而使士民震惧;只需将中央改成内阁六部制;又建科举吸取寒士打破世家垄断就可。”

叶青听了暗自称赏;站起身来;慢慢踱着步子;叹着:“你几年大臣的确就是历练出来了……话说穿了;就是虚州实郡县;虚相实部卿;再加上科举取士——此话可对?”

“对极;这是不拔之理。”吕尚静欠了一下身:“天下;神器也;主公得其体制;重器也”

“我们再说经济;土地上;汉时是耕者有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