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部分 (第4/5页)

胆子敢自行篡位,自己仍能掌权,一切自在计策中。

为息民怨,赵佶更罢道官,罢大晟府、行幸局,且下诏天下百姓皆可直言极谏,并下诏罪己,其文如下:

朕承祖宗修德,托身士民之上,二纪于玆,虽兢业存于心中,而过咎形于天下。盖以寡味之资,藉盈成之业,言路瓮蔽,寻谀日闻,恩幸持权,贪饕得志。缙绅贤能,陷于党籍,政事兴废,拘于纪年。赋敛竭生民之财,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侈靡成风。利源商权已尽,而谋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得,而冗食者坐享富贵。灾难屡见,而朕不悟,从庶怨怼,而朕不知,追推已愆,悔之何及!

其已承认奢靡过错,祈天下子民谅解,亦祈神霄长生大帝君谅之,进而再次显灵相助。

然此时皇上痛改前非何用?那金兵已若虎豹,不断杀伐南下,宋国几无人能挡,且金军逼近黄河之谣言,如涛似浪涌来,人心岂能安定,富贵人家纷纷收拾值钱细软,准备逃离京城以避战火,平凡百姓、商家不易逃走,皆四处打探军情,无暇兼顾生计,虽处过年时期,却无心张罗。

而那金国向宋宣战之使臣吴华民亦已进京,递来伐战檄文,提出宋、金以南黄河为界,且宋需向金国称臣,另贡献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绸缎一百万疋为议和条件。如此简直辱尽大宋国格,徽宗岂肯从之,议和已难达成,战争在所难免,人心更惶动。就连后宫嫔妃、宫女、太监,竟也有人趁乱逃逸,以保小命。

赵佶眼看道歉仍安定不了京城民心,自也抱怨不断,这些百姓平常舒活惯了,受此轻微骚动即吓得魂飞魄散,怎堪当得大宋子民?然那金军显然极欲灭宋而后始畅快,开出条件实让人难接受,战争大概免不了了,如此外驰内张下,赵佶头疼欲裂,实未想过,皇帝竟然如此难当,简直受罪。

赵佶已心乱如麻,毫无头绪,谁知三皇子郓王赵楷匆匆又入宫觐见,赵佶接见宣和殿,直道:“楷儿来得正好,如今金军嚣张凶猛,百姓人人思动,可替父皇出个主意?”

赵楷跪拜于地,神情肃穆奏言道:“敌军虽凶残,我军却也未必惧之,只要复李纲职,且等种师道、姚中平二将率泾原军、秦凤军回师勤王,自能抗敌。”

赵佶道:“我亦等勤王之师到来,但要等多久?可去催赶?”

赵楷道:“早传十万火急军令,然两将身在边陲,往返亦需时一段,但应快赶回方是!”金国半月不到,连攻数城,确让宋军措手不及,故形成此糟乱情景。

赵佶稍得信心,道:“那便耐心等了,至于李纲复军职,朕明日即下诏旨!”

赵楷道:“除了复李纲职,且得师出有名,否则军心动荡、百姓惶变,大宋岌岌可危。”

赵佶道:“何又师出有名?”

赵楷双手奉上檄文,道:“父皇观之便知。”

赵佶诧道:“那金使不也送来一份檄文,怎还另有一份?”

赵楷道:“吴孝民所送,乃东路军完颜宗望发出,此为西路军完颜宗翰所拟,当时童贯至太原,即应取回,谁知童贯却先行开溜,守将张孝纯始派人送往京城,唯惧童贯等人截住,故暗中交代送往儿臣住处,以便转至父皇手中。”

赵佶嗔道:“这群宧臣,忒也大胆!”快快接过檄文,拆开瞧瞧,除了先前檄文所书,割地赔偿,臣服金国外,此檄文竟然另有文书,其写着征讨宋国理由:“赵佶越自藩邸,包藏祸心,阴假黄门之力,贼其冢嗣,资为元首,因而炽其恶心,日甚一日。其昏庸不恭,侮慢自贤,谓已有天命,谓作虐无伤,实该戈之!”

赵佶瞧得差点昏倒,全身抖颤:“金国竟以朕谋害哲宗冢嗣后才登帝位?且昏庸不恭、侮慢自贤、作虐无伤为征讨理由?还说朕是假天命,以阴阳幻邪之术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