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頁 (第1/2页)

歷史,有時候比小說還要更加誇張。那一戰,成就了黑齒常之的赫赫威名。現在,他已是威名遠播的大唐名將,率領大唐的精銳西軍鎮守河套,令吐蕃人不可逾越。

薛楚玉當時就是黑齒常之麾下的五百死士之一,他第一個躍馬殺進了吐蕃敵營!

當時,他已經是第三年的老兵了,年僅十八歲。

戰役結束後,薛楚玉被召回了朝廷,因戰功策勛被提拔左羽林衛七品越騎隊正,成了一名皇家御衛的小將。

怪只怪薛家沒落了根本沒了後台,薛楚玉也只是一個沒有地位的庶出之子。他完全是以一個白身小卒的身份,自己給自己殺出的一條人生之路,和薛仁貴當年在高麗之戰非常的神似。所不同的是,薛楚玉沒有他父親的運氣那麼好,他的英勇事跡沒有李世民那樣的帶兵皇帝在陣前關注,並且親自誇獎、破格提拔。

年僅二十二歲的薛楚玉,能夠得到征戰一生的沙場宿將李謹行的殊愛,不是沒道理的。

如果薛家沒有沒落,以薛楚玉的能力和戰功,他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就做一個四品郎將,絲毫不為過。要用「懷才不遇」來形容現在的薛楚玉,並不為過。

對於薛楚玉的那些往事,很多羽林衛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只當他是一個出身河東薛氏南祖將門的官二代,在羽林衛當中混了個隊正小官。薛楚玉雖然傲氣凌雲,但不是一個誇誇其談之輩。薛紹之所以知道得這麼清楚,當然是得益於他的「好老師」安小柔的各種灌輸。

薛紹等三人聚在一起,花了很長時間一起商議,將要如何要訓練和打造新的第三旅。

薛楚玉本就是越騎出身,如何練騎兵,他是最拿手。薛紹的腦子裡則是裝滿了21世紀的特種訓練與作戰經驗,將它們靈活變通的拿出來與薛楚玉的越騎戰術相結合,現代科學配合實地經驗,當然是事半功倍。

郭元振這個人,薛紹也不是隨便叫上的。首先他是天后特別賞識與器重的年輕人,再者,雖然他在能力與經驗上比二薛有不足之處,但他在軍事方面確實有著驚人的天賦。當然更重要的是,薛紹認為,自己身邊有一群同甘共苦共同走過來的小夥伴,這遠比去巴結程務挺和李謹行這樣的成名大將要強。

李謹行這些人再有名望再有能力,他們終究是老了。時代是屬於年輕人的。現在薛紹最指望的就是將來自己的這些小夥伴們,全都成長為軍中的大將。他更加指望自己接下來帶出來的那些新兵當中,能有無數人成長為大唐的中堅軍官,甚至成長為一代名將!

短期來看,傍上裴行儉這樣的大腿固然是有萬般好處,但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也不實在。就好比今天李謹行稱讚薛紹也沒忘了加上一句「裴公門生」,而不是真的在誇他薛紹本人。

招牌終究只能是招牌,還得是要自己做大腿才是真正的王道——這就是薛紹心裡的想法。

議定辦法之後,薛紹找到李多祚,這事兒還得是他這個勛一府中郎將幫忙去打點。李多祚先是看了薛紹的面子,再者這也是他自己所在軍府的家事,因為半點推搪也沒有的幫忙了。

很快,在親府與勛一府所率領的五六萬新軍當中,掀起了一股類似nba選秀的「越騎參選」熱潮。

三衛五府本來就是新兵們特別嚮往的,如果是三衛五府當中的精銳越騎部隊,就更不用說了。這就好比是打街邊籃球的小夥伴,仰望nba的球星一樣。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他們的一員,當然是激動萬分。

新兵團的各團校尉們也積極配合,自己帶出來的新兵能夠一躍萬為三衛五府的精銳越騎,他們臉上也有光。薛紹給了他們五條選兵原則,二十五歲以下,通文識字,弓馬嫻熟,敢簽生死狀,最後一條不算嚴格的標準,算是潛規則——性格桀驁不馴為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