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0頁 (第1/2页)
薛訥身為將門虎子,目前的名氣不如他的五弟薛楚玉來得大。但薛紹一直都很清楚,他的才能和薛楚玉不是同一類型的。薛楚玉無疑是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令敵聞風喪膽的蓋虎虎將,而他的大哥薛訥則是穩健沉著攻守兼備。至從薛仁貴過世、薛訥接掌定襄軍以來,從他的種種表現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完全可以獨擋一面,甚至倚為一方國門。
薛訥的副手唐休璟,足智多謀而且作戰英勇,是一位典型的「大唐式儒將」。讓他擔任薛訥的副手,既是用作軍師也是一條強有力的臂膀。
唐休璟原本是個舉明經的書生,曾經擔任過多項文職,一直默默無聞。後來因為邊境戰爭的爆發他才投筆從戎,結果顯示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他的軍事素養,有一多半是來自於實戰。與此同時他也沒少讀兵書,否則無法做到厚積薄發。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的將軍含金量極高。他們除了擅長臨戰指揮往往還富有謀略,並且上馬可治軍下馬可治民。類似這種「文武雙全」的將軍大唐真的很多,遠有李靖、李勣和裴行儉這些先輩,近有婁師德、郭元振、唐休璟和張仁願等輩。在薛紹看來,一個會讀書的將軍遠比光會舞刀弄槍的將軍更有價值也更有前途。當然,能把刀槍舞到薛楚玉那種境界的人,另當別論。
除了先鋒與前部以及押運糧草的一些後軍與民夫,餘下大多數的軍隊人馬都由薛紹親自率領,督為中軍。這是一個簡化而緊湊的行軍隊型,薛紹寧可走得慢一點也不想把隊伍分得太散、戰線拉得太長。因為這是長途跋涉的出關擊敵,薛紹可不想被善長游擊的突敵人,化零為整的各個擊破。
大軍出發的第三天離開朔州已超百里,先鋒與前部都還沒有發現敵蹤,戰鬥也就無從說起。但是薛紹派出的戰場斥侯,已經悄然送回了一些重要的訊息。
突厥人或者說整個突厥汗國,正在向北遷移。他們有不少於三萬人的軍隊留守黑沙南牙,但是骨咄祿之前率領的二十萬主力已經多數撤往了大磧,看來是想逃往漠北老巢。
斥侯所說的「大磧」是指黑沙以北的那一片大沙漠。薛紹曾經到過那裡,茫茫無涯很難翻越。唐人時常所言的「漠南、漠北」,分水嶺就是那個「大磧」。
很顯然,骨咄祿是在逃避這一場大戰。這並未出乎薛紹的預料之外,甚至早在過年之前自己病重之時,得知突厥人也已經撤兵的時候,薛紹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幕。毫無疑問,突厥的內部已經出了問題。而這個問題,很有可能是由元珍的死亡或者失蹤所引起。
得知突厥北逃的準確訊息之後,薛紹終於可以實施自己那個「天機不可泄露」的秘密計劃了。於是,他把幾個重要的將軍叫到了身邊,一一囑咐。
第一個接手這個「秘密計劃」的,就是自稱封疆大吏一方軍帥的,郭元振。
「郭元振,你賺了,你要發達了。」薛紹對他道,「你只帶了五十條壯漢來參戰,現在我卻要給你五千人。」
郭元振當場就大笑,「快說,打誰?」
「不打誰,我得讓你回豐州。」薛紹說道,「這五千人,都是我從河隴帶出來的,其中有一部分人還是你的老部下。」
「回去幹嘛?」郭元振很是不解,「大戰在即,你怎麼叫我回去呢?」
「築城。」薛紹只說了兩個字。
眾將愕然。
薛紹道:「現在突厥的主力大軍已經撤往了漠北,短時間內他們難以再次占據漠南。而我們就要趁此機會鞏固勝果,並將防線往北方推移。豐州橫跨黃河南北,突厥南下往往最先攻拔此地。黃河上的渡橋燒了又拆、拆了又燒,終究不是禦敵之長策。因此,我要你在豐州以北百里左右選取良址,新造一座軍鎮。讓它與豐州互為犄角之勢。但有敵人來襲,前後夾擊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