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部分 (第1/5页)

淮东以前控制的区域,还是小了些,淮东要控制地区,实际增加了一倍还多。包括江宁在内,江南八府都缺粮,不过最难熬的还是春荒。

闽东地区每年能长两季稻,眼前闽东刚经历战事,生产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熬过春荒,淮东往闽东投入的米粮就会大降,浙东以及浙东的动荡,都会安定下来,江宁外围及池州、徽州,也能恢复部分生产。

林缚蹙起眉头,说道:“城里的丁口也是太多了些,可以用募耕的方式,疏散一部分,缓解一下压力。总不能时时刻刻都要往江宁投银子而无收益……”

江宁这座超级大城的产生,有多种因素,商品经济发展,在各种作坊、工场为业的作坊工数量大增还是其次,更主要的因素还是官员以及周边地区的富户士绅高度集中居住在江宁城里。

官绅的家眷人数还算少的,附属、服务于官绅的仆役、侍从群体就额外的庞大。

秦城伯当年从江宁离任,从江宁临时雇佣的仆役不算,随秦城北迁的家奴、扈兵及家眷,就多达数千人。

永兴帝在江宁登基之后,皇城内侍以及宫女的数量就急遽增加到近四千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已经抵得上一座大城了。

也是永兴帝在江宁登基,官员数量再度膨胀,对仆从的需求,倒也消化了江宁长久以来头痛的流民问题。

将这部分人疏导出去,就能减少将来对官僚集团的供给;反过来说也一样,减少对官僚集团的供给,也必然要将这部分疏导出去,才不至于形成江宁城新的隐患跟不安定因素——同样能节约大量的资源用于战事。

闽东战事结束,但因战乱以及随奢家内迁,闽东人口流失严重。情况最好的泉州府,丁口也只有战前半数。

“淮东军一再扩编,工辎营的规模则急剧缩小,也需要马上进行大规模扩充……”林缚将他的想法说起来。

林梦得倒无疑问,宋浮说道:“江宁城里有数十万流民,多是周边诸县受战事摧残而避入江宁的佃户、小农,可以从他们当中募耕兵、辎兵,迁往闽东等地结军寨而居;待周边诸县恢复农事而有佃户空缺,可再引导城内市井贫民填入——要是募城坊户为兵卒,作战实在不成。”

林缚从江宁城募辎兵,就想单纯当作农耕兵团使用,将来不打算大规模的补为战卒,也是想迅速缓解江宁人口的压力,但依林梦得之策,也没有什么不妥,毕竟将数十万流民立即遣返归乡,相当一部分人也会面临生计问题。

思虑片刻,林缚说道:“孙敬堂那边一时不能脱身来江宁,你们合计一下,迁多少户是我们能够承受的?”G

【……第140章 笞刑 文字更新最快……】@!!

第141章 北风

船行江上,风吹浪折,刘直迎风而立,冠发给寒风吹得散乱。

刘直十一日离开江宁溯江而上,官船吃水深,扬帆借风而行,行速甚慢,十二日在采石与林续文遇到,十四日黄昏才堪堪到当涂。

奢家兵马急于退回去经营江州,扎稳在江西的根脚,从初六日起就开始从池州撤兵西还。随着水营的西进,淮东军进入弋江、青阳的兵马增至四万,岳冷秋在秋浦、石城也拥兵三万余,但受补给以及江宁形势动荡的限制,短时间内也无力西进、夺复江州。

不过随着淮东水营西进,洞庭湖寇及叛匪水军就给从青阳往下的扬子江里给驱逐出去。绝大多数人还处于战后的惶恐跟观望之中,但也有嗅觉敏感的商贾,这时已经组织起商船,从上游的庐州、居巢等地,收购粮食往江宁贩运。

粮船虽不多,但沿路来也遇到好几拔,叫刘直感觉这扬子江上恢复了些许生气,这确实要算是战后了啊……

刘直在扬子江上行得慢,一是官船走不快,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